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為您帶來情感解惑
?
01
浩軒和妻子是經朋友的同學介紹認識的,現在結婚兩年多了,卻常常因為錢吵個不停,特別是在有了女兒后。
浩軒為此苦惱不已,不吵吧,兩個人誰都看不慣誰的做法,吵吧,又搞得家無寧日,左右為難。
這不,昨天晚上,兩個人因為雙十二給女兒買米粉的事兒吵了起來。
前一個星期,他就發現妻子打印了一份孩子六七八月齡的添加輔食的清單,清單詳細到每一天的輔食計劃應該添加山藥還是應該添加核桃,整整四頁,密密麻麻,像是一項工作的清單表,每一天該吃什么輔食,都詳盡地列了出來。妻子要求他過目,他粗略看了一眼,迅即放下了,隨口說了一句:這也太夸張了。
妻子一聽就不高興了,怪他不但不夸她細心,倒埋怨起她來了,自然少不了幾句拌嘴。
?
02
昨天晚上,妻子就要求他在網上按照清單給孩子買輔食。他覺得沒必要,雖然科學喂養是對的,可也不至于就像精細化飼養動物一樣每天對表進行吧,孩子帶得糙一些也沒什么不好。他堅持到超市買幾樣米粉之類的輔食就好了,可妻子堅決要求他按表格一樣一樣買回來。兩個人就此吵得不可開交。
“誰家養孩子像咱們家這樣上綱上線,添加個輔食還要搞得像大工廠養牛,什么時候該加什么不該加什么,該加多少,養個孩子至于這樣嗎?你也太夸張太過分了。有那些錢攢下給孩子報個早教班什么的不好嗎?”浩軒終于在妻子的脅迫下發飆了。
“你不就是怕花錢嗎,怕花錢你生孩子干嗎?科學添加輔食怎么啦?”妻子氣得大聲嚷嚷。
“這跟花錢有關系嗎?你這是養孩子的理念有問題,你小時候沒吃過這些輔食不也健健康康的嗎?”浩軒針鋒相對。
“可是以前能跟現在比嗎?別老拿以前說事兒。”妻子回擊。
兩個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來了。
?
03
結婚以來,兩個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消費觀的巨大差異。妻子認為現在還年輕,奉行及時行樂,掙多少就應該花多少,生活質量得保證,從來不想以后。這大概是因為她是獨生子女,從小習慣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從不為生活發過愁。
而浩軒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從小是看著父母節衣縮食,勤儉持家長大的,懂得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他記得,上初中時,父母一個月給他15元零用錢他都舍不得花,每月總能剩幾塊錢。所以,他的消費觀自然是不能亂花錢,且必須得留有后路,必須要有存款,以防以后有什么急用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平時生活過得去就行,不必非要講究品質。
現狀是,妻子每月不僅是個月光族,花完了還刷信用卡,花唄。浩軒怎么給妻子做功課都是東耳朵進西耳朵出,嘴上答應的好好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花錢欲望。
每次妻子花完了,浩軒不得已就得拿出自己的存款貼補給她,給完就后悔,氣得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實,在戀愛時,浩軒對妻子的消費觀就不太茍同,只是那時候他安慰自己,等結婚了各種用度多了她自然會改,哪曾想她根本就改變不了。
?
04
真的,改變不了,一個人的消費觀是從小在原生家庭里慢慢日積月累養成的,不會在新家庭建立后就會有所改變。就像浩軒既希望于妻子會改,可是他自己一直以來花錢縮手縮腳的習慣不也沒改嗎?
消費觀不同的夫妻該怎樣平衡才能讓婚姻不那么總是挑戰重重呢?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誰也改變不了誰,越改變越折磨彼此,導致最后陷入惡性循環。
其次,接納并尊重對方的消費觀。因為改變不了對方,又不愿離婚,只能是自己學著接納并尊重,這源于從心底的理解開始。你知道對方和你一樣,消費觀念都是從小慢慢養成的,接納和尊重才會和諧。哪怕你看不慣,哪怕你不認同,可只要不是太出格,就求同存異吧,婚姻就是相互忍耐。
最后,消費觀的不同,本質上的表現無非是在彼此眼里被認為一個是過度消費,一個是過度節約,這二者看起來不可調和,實際上只是被對方所定義,都是從各自的角度以自己的消費觀念和標準來定義和看待對方,所以才會看不慣,見不得。其實,只要轉變一下觀念,或許就會不再像之前所認定的那樣那么令自己抓狂了。
畢竟,喜歡花錢的也大都是花在了家庭建設上,喜歡存錢的為家庭的長遠做準備,如果換個思路看,二者不正是互補的嗎?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侵權立刪
今日話題:你們的消費觀念趨同還是大相徑庭?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林姑娘,記得關注我,你會有收獲。未來路遙遠,我們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