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淺薄的大腦讀完淺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到“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如何抉擇?無論淺薄,還是深刻,人都不會是互聯網的主宰者。互聯網的影響,有利有弊;但目前我們是互聯網實實在在的奴隸,而且正在反抗為主人的道路上。

人是技術的發明者,技術卻獨立于人的客觀存在。具有自我生長性和自主性的技術不斷演進迭代,同時也具有自己內在進化的邏輯,這邏輯并非是人類所設計的。作為人類達到目的的手段,技術有自身的發展路徑,并非人類所能主宰得了的,所以技術是超出人的發明。

一、解乃書中有,愈進愈簡

此書就是從客觀角度來觀察互聯網技術與人之間的關系,再以主觀角度講述互聯網反過來對人施加的影響。

序言曰:傳媒即訊息,媒介即技術。作者尼古拉斯以自己與互聯網的故事展開,層次分明地展現了技術如何影響大腦、塑造思維方式的場景。他將自我生活帶入,論證了自己的大腦被改變了,變得更加難以深度閱讀和思考。理解、長期記憶能力,在外界信息增加的時候明顯的降低了;而人們在沒有信息過度的環境里深度思考、理解和集中精力的能力都明顯增加。接下來便對大腦的可塑性進行分析。

一邊被重塑,一邊被折磨。“在盡情享受互聯網慷慨施舍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在犧牲思考的能力,甚至人性?”以Google為代表的新貴正在創造一個完美的效率烏托邦,這是一個更快的處理器和更大的硬盤,而此時,大腦變成的一個過時的工具。

(Google的野心:google希望收集全部的信息和方便向全世界展示這一野心。因為搜索欄里總是顯示被搜索最多的條目,而一些較少受關注的東西一般不會顯示,因此那些稍微搜索得少的條目,后來則更不會受到人們的關注。)

這種新的技術對大腦帶來了一些積極改變(更好的手眼協調、模式識別、多任務處理技術等)的同時,也形成了一種趨勢:人類對速度和群體認可的重視超過了原創能力和創造性,網絡正在不遺余力地孕育膚淺的大腦。

結尾,互聯網和計算機變成了人的體外大腦,成為大腦的延伸。我們的大腦變得淺薄而精力渙散,最可怕的可能是我們依賴互聯網來理解社會,自己的智能黯然失色,最終淪為人工智能,在追求效率的社會中這好像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


二、謬之,則何之為實矣

作者生動靈活的敘述,講述了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實。誠然,用進廢退。經常使用的大腦功能會愈發強大,不經常使用的會慢慢退化消失,讓特定的心智模式愈發顯著。

看起來仍是一個正常的人,肢體功能沒有退化,久而久之,卻可能從現實生活中藏匿到了手機的背后。懶惰地窩在家里通過手機屏幕建立人際交流網,在微信相互問候和點贊,不邁一步卻知天下事,“始作俑者”——網絡。

數據大爆炸的網絡時代,若全囊收入,只怕會撐得無法前行吧。碎片式的閱讀似乎也成為主旋律,人們忙不迭地從四面八方收集信息,只想在十面埋伏中突圍。于是,低頭族、網癮少女、手機控閃亮登場。我們在微信、豆瓣、知乎、片刻、簡書、一個等app中獲取信息閱讀新聞收藏文章,而真正成為永久記憶或者反躬回顧的又有多少?我并不排斥碎片時間的碎片閱讀,但煩請不要忘記你閱讀的初衷是什么,目標或你想要怎樣?

漸緩的看書速度,囫圇吞棗的邏輯方式,被打擾的閱讀環境,讓讀者的思維隨著碎片化信息變成玻璃籠子,破碎的思維都閃爍著原著的光澤和影子,卻難以在自己的思維中透射出書的全景和整體的邏輯論述,人們就被束縛在這樣的玻璃籠子里。很多人在繁雜荒蕪的知識信息中迷失自我,脫離了原本的軌道,策馬奔騰又背道而馳,結果只能是人仰馬翻。無用繁雜的信息已堵塞其大腦的思考、判斷、篩選,整合,使CPU亮紅燈卻全然不知,而對有用的變得盲動麻木。

思維淺薄之后,行動上也更加懶惰。在虛擬世界的熱情漸高,現實生活中卻是應付生活。數百年發展出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可能在新時代因為少動而導致神經回路的退化乃至消失。懶人經濟在未來有巨大前景,因為大家都變得越來越懶了?,F在火爆的外賣服務、網絡購物都解放了人的時間、便利我們的生活,同時我們以前要做的一些事情被外包,比如記憶。

隨手習慣將重要事件加入手機日程,將小事件記入手機備忘錄……越來越好用,foolproof的軟件、app,幫助記住要做的事情,寫下任何碎片化信息,大腦也就不需要記憶整體上的信息了,結果就是人也失去了記憶和在背景里面處理,消化,長期記憶這些完整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the shallows,膚淺的一代。


三、覽,觀止罷了

out of touch.信息碎片化之后,浮光掠影,淺嘗輒止,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瀏覽網頁的時候,會被文章側邊欄的鏈接吸引,浮光掠影地從一個鏈接跳到另一個鏈接,卻不會再返回最初的頁面;閱讀新聞報道,淺嘗輒止,不會再看接下來的深入報道;看小說,開頭還沒看完就看結尾,有興趣就再看看中間部分,蜻蜓點水一般快速地翻完;看一個版面眼睛走F型,走馬觀花。

在電腦前閱讀很難有讀紙質書的全神貫注,我們更多地像“信息處理器”一樣“處理”屏幕上的文章,常會習慣性地快速跳躍閱讀,粗略閱讀,妄圖直接獲取關鍵信息。即使面對紙質書,注意力也會常常中斷。從泥版書、紙莎草書開始,大腦在閱讀中被塑造。而互聯網讓我們變得難以注意力集中,精力渙散。說實話,我很害怕,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很想認真讀完這篇推送,很想擁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下個鏈接又出現了。

或許是自制力和做某件事情的目的性的不夠強,因此很容易被無關信息吸引注意力。自從接觸網絡以來,就慢慢地失去了積極的主觀能動地思考分析問題的好習慣,變得懶惰,不喜歡開動腦筋,凡事希望依賴外物,尋求外在的幫助而不去挖掘開發自身的潛能,自己的腦子變得越發地遲鈍,自己這個人也變得懼怕困難,行成一種畏難的心智模式。

“在這種飛行過程中重新對本身編程,改變它的運作方式”。大多數情況表明,在面對獲取的繁雜的信息中,我們通常選擇那些簡短、片段化而又令人愉快的內容。這種非線性的閱讀方式,或者說支離破碎的瀏覽方式,一方面是人們應對信息過載的無奈之舉,另一方面也是人類的大腦神經系統正悄然發生變化的證明。

在懷舊的陰霾籠罩下,準確預測未來大概是不可能做到的,你或許可以不用戒掉你的微信和微博。敏感的人總能在開頭就又不適的反應。

登廟堂的終會退隱,流行的靜待變成經典。所謂便利的代價吧,可是為什么無論科技和媒介怎么發展更替,人本身卻絲毫沒有變聰明?精彩內容,盡在百度攻略:http://gl.baidu.com使人類自身從主觀能動化正在向機械被操作化過渡。


四、靜以思之,來者可乎

如果說人類智商在20世紀急劇提高,那難道我們的祖先是傻瓜嗎?其悖論是:人們的智商雖然越來越高,但是詞匯量并沒有擴大多少,普通信息的存儲量也沒有增加,算術問題的解決能力更沒有獲得提高。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們回歸到了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我們的大腦正歷經互聯網的重塑;與此同時,我們的大腦正經受著信息的折磨。

我們的前輩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物質世界中而非符號世界。那時候,人們仍處于認識世界的階段,智力主要用于解決農田、工廠 、家庭里遇到的一系列生存的實際問題,而諸如分類、關聯和抽象推理能力,他們一般用得相對比較少?!懊φ呱妗钡挠^點即適用于那個時代。

在工業和信息時代,人類受制于泰勒主義。泰勒把鋼鐵工人的每個動作都進行了記錄,然后又為每項工作劃分小步驟。每個工人應該怎樣工作,泰勒都為其專門創立了一套精確的指令。雖然米德維爾的鋼鐵工人怨聲載道,認為這套制度把他們變得跟機器沒有什么區別,可是工廠的產量卻隨著新制度的實行而急劇增長。

泰勒主義,不僅成為了工業家的信仰,如今更成為了包括谷歌在內的互聯網公司的信仰。因為人們相信一切都需要系統化;系統產生數據,只要量化數據,就可以優化出一個美麗的數字世界。

《娛樂至死》的作者尼爾·波茲曼在1993年的 《技術壟斷》中對泰勒主義有過精彩總結。他說,泰勒主義建立在6個假設的基礎上,首要的就是“人類勞動的首要目標是效率,技術性計算優于人的判斷,人的判斷是不可靠的”。

從忙者生存到泰勒主義,從深度思考到效率獲取,技術落地生根,大腦被技術僭越,人性逐漸喪失,來者可乎?

技術壟斷、渠道壟斷,會讓我們的大腦比我們的父輩、父輩的父輩更優越嗎?文字從紙面轉到屏幕,改變的不僅是我們的閱讀方式,它還影響了我們投入閱讀的專注程度和沉浸在閱讀之中的深入程度。

《大轉換》、《玻璃籠子》以及這本《淺薄》讓卡爾摘取了科技思想界的王冠?!巴酢闭f:其實我們并不比我們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更為聰明,我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我們并不擁有更好的大腦,只是擁有不同的大腦。

以淺薄的大腦讀完了淺薄。我承認我本就是序言里的那種人,每隔五秒鐘就要看一眼手機,被QQ微信微博的推送信息不停打擾。對,一個純粹的手機控看完了這本書。我受制于碎片化信息,受控于粗略式閱讀,受服于淺薄式思維。

當我們用人工方式延展我們自身的某些部分時,我們同時也在遠離那個被延展的部分以及這個部分所具有的自然技能,也就是說當技術成為我們的外延時,我們也成為了技術的外延。所以我們習慣性地將記憶的功能被外包給有著更大容量和更快速度的網絡和電腦。自己的大腦卻記憶力逐漸減退,不如曾經。最終,文明消亡。

這就是淺薄所帶給我們的影響。在閃爍搖曳虛無縹緲的屏幕前,你獲取的是信息,喪失的卻是記憶。

讀《淺薄—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

這本書必將永遠改變我們關于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以及大腦的思考方式。

互聯網正在不知不覺中改造著我們的大腦,使我們失去深度閱讀和縝密思維的能力。

信息科技千方百計地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最后又把我們的注意力分散支離。

人類以為是自己給電腦編寫了程序,到頭來電腦卻也改寫了我們的大腦。

你以為你在刷豆瓣,但其實同時被刷的是你的大腦。

信息時代的我們,是否最終都淪為Shallow Infovore?

拓展閱讀:

《大轉換:重連世界,從愛迪生到Google》

[美]尼古拉斯·卡爾 著 | 2016年3月

在這個被卡爾稱為大轉換的時代,世界在不斷被重塑,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無論企業還是政府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和挑戰??栮P于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思考邏輯和精準的預言,無論對于企業家、投資人還是大眾讀者而言,都是一座思想寶庫??柕拇缶钟^以及他對科技發展的預判,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仍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值得反復閱讀。

《玻璃籠子》

[美]尼古拉斯·卡爾 著 | 2015年10月

尼古拉斯卡爾在《玻璃籠子》中指出,自動化在分擔我們工作的同時,也弱化了我們的才能,偷走了我們的生活,限制了我們的視野,它甚至將我們暴露于監控之下,操控我們。當計算機和一切智能設備變成我們生活中的伴侶時,應更加留心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的行為和身份。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智能設備,經常為一個又一個技術的進步而歡呼,讀完本書,我們的看法將被徹底顛覆。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