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之前文章所說,我是個喜歡閱讀的人,同時是做產品的,也有點精神潔癖,所以我一直以來都還蠻關注高質量信息獲取效率這件事,當然,我更在乎的還是如何才能夠舒服愉悅地獲取信息。
昨天聽 junyu 講信息流設計的知乎 Live,感慨很多,所以一連串發了好多條微博說這件事,倒不是說因為 live 所講的內容,而是因為自己一直的思考正好被它給點燃了,所以決定隨便寫篇文章,再深入地梳理一下。
這篇文章說什么呢,因為我幾乎沒設計過內容型產品,對信息流推薦算法什么的更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但是畢竟是資深用戶,也一直浸淫在這個領域,所以我就適當地從我這類用戶外加一點產品的角度說說我期望中的信息流設計,當然也不光是信息流。
1,一個大前提是,整個平臺內容雖說不需要一個整體的調性,但是信息源的品質或者說理解難度應當成層次分布。這樣能夠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有探索和進步的感覺。
2,平臺應該給出每個信息源大概的更新頻率,比如平均5條每天。 feedly 就會在用戶訂閱某個 RSS 時告訴用戶更新頻率,作為用戶決定是否關注其的一個參考依據。
3,當用戶關注信息源過多(比如某個臨界值)時,應當弱提示用戶,告訴用戶關注這么多每天大概會獲取多少信息。這個做法旨在讓用戶有節制地關注,因為用戶關注了并不代表一定就會看,也許是沒有那么高的興趣,也許是沒有那么多的精力。
4,與此同時,提醒用戶對關注的信息源自建分組管理閱讀。
5,當用戶閱讀數據樣本量不夠大時,按照時間排序排列信息流,不作其他處理。
6,記錄用戶如何和信息交互,是點贊,評論,轉發,分享了,還是草草掃了一眼,或者是關注了幾乎就沒看過,不同操作應該給予不同的賦值,再根據諸如此類的數據量化不同信息源對該用戶的價值。
7,高用戶價值的信息優先展示在用戶的信息流中,偶爾插播「低」用戶價值的。需要設置規則,比如4條高價值的,1條非高價值這樣排序。
8,調整策略后的信息流給予那些用戶關注了卻交互少的信息源一個再次曝光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展示后,如果對用戶的價值明顯上升,就將其視為高用戶價值的信息源。不難看出,此處所說的用戶價值不是恒常的,是處于動態變化的,需要爭先恐后來爭奪用戶的眼球。
9,對于調整策略后卻依舊在長時間內被用戶忽略的信息源,就應當提示用戶可以考慮取關這些信息源,但是同時告訴用戶產品有關注信息源的記錄,還可以按照時間查詢,這樣就不必擔心需要看的時候找不到。
10,當用戶又新關注了新的信息源,均默認為是低用戶價值的信息,只有打開率高,互動率高了,才認為其是對用戶價值比較高的信息。
以上就是我期望中的信息流設計或者說信息推薦策略。價值是我最在乎的,我希望驅動用戶獲取信息的不是簡單的興趣或是名人效應,而是這個信息源是否真的對你有用。當然,這篇文章所說的策略也并不是以偏概全,不同產品必須有不同的考慮,但是內核就是這樣,價值,永遠是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