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哄孩子,哄也哄著自己也睡著了。醒來后,腦中這樣一句話在盤旋:終于沒活成"別人家的孩子",第一次為此感到慶幸,無比輕松,之前為此愧疚不已、憤恨自己的頑固執念,隨之瓦解,煙消云散。
也許是睡前看過武志紅公眾號《人生最大的危機,是被貼上優秀獎標簽》這篇文章,覺得深入我心,進了潛意識的緣故吧。
這篇文來源于前段時間火爆朋友圈的《交大,對不起,我不是那10%》,作者@一只栗砸兒 是北京交通大學2018屆的畢業生。
看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人生有兩種游戲,一種是無限游戲,一種是有限游戲。
像追求學習成績第一、業績第一、各種賽事第一、財富排行榜,如同文中所說的幼兒園里的小紅花,優秀畢業生等等都是有限游戲,標準常常是別人設定,你只是參加,優秀不優秀,成功不成功都由別人說了算。
好似人生是沒有休止符的競賽,賽事一場接一場,評比排名無處不在,你如果都放在心上,都想名列前茅,必然如那個心理學實驗中的老鼠,不停地跑,永不停歇,除非累垮。
所幸人不是動物,有意識能反思,看到境遇之荒謬,如同自然界千姿百態、萬紫千紅、形態各異的動植物,它們何曾也分三教九流、在每一個同類中,再排個你高我低?
人不是機器零件,可以標準化生產,不符合標準就是不優秀的,不優秀就不配活。
海明威都寫出了《老人與海》、《喪鐘為誰而鳴》這樣的名著,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卻還說出"重要的不是我取得了什么成就,而是我應該取得什么成就"。
他都排名到了世界頂尖,卻還在追求自己設定的排名,(因為沒有達到他的自我設定,我猜的),所以自殺了。
不要執著于生活中的各種排名,我不是你的藥神,只要不違背良知,只守護自己覺得重要的就行了,有它更好,沒它也行。
感謝這篇文章,特別是寫出這篇文章的作者,啟發自己得解脫和自在。
最后說一句,人之所以會感到無力,是因為把評判的標準交給了別人,別人說你好,你就開心,別人說你賴,你就感到無價值。
你的人生好壞,完全取決別人的口,這樣的不可控因素,自然就無力了。
所以把力量收回來吧,你就會成為你眼中有力量、有活力、光彩四射的人,你最想成為的人!
加油!余生中最年輕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