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想寫,差不多人人都能提筆就寫。———村上春樹
這幾天,我又重溫了一遍村上春樹寫得《我的職業(yè)就是小說家》這本書。無論看幾遍,我的內(nèi)心都依舊會被治愈與感動。
《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是一本以村上春樹自傳為素材的作品,里面包含了他對自己成為小說家的想法、成為作家后的感想等故事。不管你是村上春樹的粉絲,還是單純想要成為小說家,我都要推薦你去看這本書。
在書中,村上春樹談到自己認為哪些人,最適合當小說家。
一、會堅持的人
這個非常好理解,也是寫作人會面臨的問題。無論自己寫的好,還是寫的壞,都有過堅持不下去的想法。
很多人都知道,寫作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行業(yè)。村上春樹也說,只要有筆有紙,任何人都可以寫。同時,出現(xiàn)一些新手寫作好作品,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村上春樹看來,寫作就像打擂臺,不同的人上臺,又下臺,真正留在舞臺的人少之又少。
二、速度慢一點的人
現(xiàn)在人寫作,多抱著很強的目的性。例如自己寫的作品,得不到認可,打賞,就會馬上展開下一步動作。這個動作,就是寫下一篇文章。質(zhì)變沒有效果,就換用量產(chǎn)。
真正優(yōu)秀的作家,都在十年磨一劍。很多作家為了這一部小說,單純醞釀就花費了2-3年,加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氣呵成。寫完后還要修修改改,這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放慢速度的寫作,不僅可以磨練自己的寫作風格,也可以時不時回過頭看看自己。
三、笨一點的人
大部分工作都喜歡聰明的人,不用多說什么,自己就能明白做什么。但寫小說就不太一樣,到底是為什么?
首先聰明的人,容易成功。像寫小說這么費力的事情,在他們看來也不是難題。其次,聰明的人,容易放棄。很少人可以獲勝的小說界,自己都輕而易舉得拿下來,那在其他行業(yè)也是一樣可以成功。
如果任何人都這樣,高品質(zhì)的小說家就會越來越少。因此,愿意堅持,愿意慢慢來,笨一點的前進的人,會更適合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