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到虛擬會議(引導),其實我們在說什么?是線下引導工具的在線使用,還是純粹的網絡新技術?或者還有別的?我說不上來。但在現階段,大部分虛擬會議(引導),都還是在線下引導的工具庫里,尋找有哪些是可以嫁接到線上的。
由于虛擬會議優先考慮的是與會者可以使用哪些技術,所以一個讓大家都能友好使用并樂意使用的工具或平臺,是虛擬會議成功重要的基礎。在我目前嘗試過的虛擬會議里,普適性最高的依然是在線電子白板。
今天,就想來嘮一嘮關于在線電子白板的多種可能性。我對共享電子白板的認知,在過去一年里有了顛覆性的改變。
最開始,我使用Webex共享白板,主要是記錄一些能讓與會者看見的小組討論關鍵詞,或者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和結論。慢慢的,也嘗試邀請與會者自己輸入,使用“標記”功能做一些互動。就在我以為這是在線電子白板可以做的全部時,有一些新工具的發現讓我感受到了多種可能性。
目前,常見的在線電子白板,除了Webex、Zoom這類平臺自帶的功能,還有專業的Mural, Miro,以及新晉國內網紅小畫桌。那么,這類專業的在線電子白板和在線平臺自帶的白板功能相比,有什么區別呢?
首先,Webex并不支持上傳PPT、PDF文件,因此每次共享,只能是通過主持人端口進行,網速會影響共享的質量和操作效果。其次,當多人同時在線使用標記功能時,容易出現卡頓和死機的情況。當然最重要的是,由于這類在線平臺自帶的白板功能,目前僅開放了共享和標記等簡單功能,當我們要進行更多元、更互動的小組討論或引導,這類白板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
而專業的在線電子白板,就可以輕松化解上述困擾,甚至還能出現疊加工具的樂趣。讓我們從一次線上會議的議程著手,看看在每個階段,它可以貢獻些什么。
會議準備階段
在線下會議的準備階段,通常我們會設定議程,有些工作坊也會安排歡迎海報五件套,甚至對空間的布局進行管理。這些,通過在線電子白板,也一樣可以完成。
1. 設定議程
假如你把設定虛擬會議的議程,理解為在會議邀請里所羅列的1.2.3.4.5,那么就太局限了。在線電子白板最大的便利之處,在于“全局感”。由于它支持上傳PDF/PPT,所以你完全可以將需要呈現的會議議程直接上傳展示,或者使用手繪的海報——和線下一樣。
但如果我們腦洞再開一些,或者你使用過Mural之類的工具,就會發現其實你可以將整個會議進程,從check-in開始,到小組討論,再到check-out,整個Roadmap都可以通過在線電子白板的區域劃分,全然展現出來。這樣,當與會者登錄平臺,他就可以看到今天我們要做什么,以及現在我們在哪里,將要去到哪里。
2. 停車場
在線下工作坊里,我們會設定停車場,著同樣適用于在線電子白板。但我想在線電子白板可以做得更多一些的是,我們完全可以有幾個不同的停車場,作為功能區域的區分。例如:
停車場1 —— “挑戰”停車場。在會前收集與會者對討論議題的挑戰時,就可以開放在線電子白板,邀請大家輸入想法。
停車場2 —— “期待”停車場。同樣在會前開放,邀請與會者的輸入。
停車場3 —— “專屬”停車場。這次是我們線下工作坊里真正的停車場,用來貼議程之外的新話題,或者需要進一步跟進的內容。
Check-in
上一篇《從線下到線上:虛擬工作坊反思》里,我提到了幾種check-in方式,比如地圖簽到,尋寶拼圖,開啟攝像頭。如果配合在線電子白板,我們的方式還可以再多樣化一些。怎么做呢?這類在線電子白板支持各種形狀的電子Post-it,所以可以邀請與會者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形狀的Post-it,然后簽上名字,貼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者,如果要做入場調查,用于點投的小圓點也可以安排在入場調查這一塊區域的邊上,讓大家移動小圓點進行點投。
會議進行中
使用電子Post-it可以方便進行頭腦風暴,并且它可以多人同時進行!這就要比在Webex, Zoom里使用Chatbox要更快更創新。而且,當我們使用了Post-it,既支持了視覺,又可以讓與會者親自動手移動粘貼,果斷是照顧了VAK的各種偏好呀!一個小小的貼士是,在我們做Roadmap設計時,可以先貼幾張電子Post-it在討論區域邊上,這樣大家就很容易知道我們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分組討論是培訓和會議常見的形式,Webex, Zoom等平臺都支持分房間討論。然而,我們每個房間(小組)討論的結果要怎么共同呈現呢?別急,可以使用在線電子白板來幫忙。
前面提到,在設計Roadmap時,我們可以劃分不同功能區域來支持議程。所以,我們可以設定一個空間,專門留給分組討論和集體匯報。這樣,每一組在進行分房間的討論之后,就能用他們專用的白板區,采用電子Post-it來表達、梳理和形成小組的觀點。這個區域也是同時開放給所有與會者的,在集體匯報時,所有人都可以看見。
如果我們要對某個議題收集反饋,以前我們的做法是提出問題,詢問大家的意見,或者邀請大家在Chatbox里輸入想法——但實際情況經常是,要么反饋者寥寥,要么大家都需要花時間等待輸入,特別是主持人看到有人的狀態顯示“正在輸入”,卻遲遲沒有文字出現,那心里的焦灼感真的是無法描述。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利用在線電子白板,我們可以事先羅列一些常見的反饋清單,邀請大家使用白板的標記功能來打鉤或者畫圈,這樣就能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同時看到大部分人的意見。
那些需要討論的焦點問題,在線下工作坊里,我們是全然展示給與會者進行充分討論的。在線上,我們一樣可以通過在線電子白板展示出來。對于還沒有討論到的焦點問題,可以用一張電子Post-it蓋住,等到了這個環節再揭開。如果要再好玩一點,也可以在蓋住的Post-it上標記數字,然后邀請每組代表來隨機抽號碼,然后根據號碼,指定自己組或某一組回答問題。這種線上抽盲盒的感覺,可以極大程度地激發群體的參與性。
Check-out
這一部分主要是回顧和總結,在線下工作坊,我們稱之為結束圈。使用在線電子白板可以怎么做呢?使用議程Roadmap,邀請大家做總結?;蛘邔iT設置一塊區域,邀請大家將學習收獲寫在Post-it上。還可以設置一個度量尺,用來標記對工作坊的滿意度和行動的承諾度。以及,對停車場2的再次利用,對今天的期待進行打鉤或畫圈。
對虛擬會議(引導)而言,要能讓參與者保持參與的活力與積極度,我們的設計就必須在議程之外,更多關注虛擬環境下的情感連接——它不僅僅是筆,鍵盤鼠標或者Post-it。就像本文里提到的這些線下的工具,在被電子化之后用到線上,它是一種疊加——目的是為了能讓工具更支持流程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