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平遙

從南到北,我酷愛那些有著自己品性和魂靈的去處,沈從文與鳳凰古城,木心與烏鎮,地因人而傳,人杰而地靈,它們都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作為山西人,生而就有一種“三千年文明看山西”的自信,輾轉于本土的旅游名勝,總是與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大院古跡息息相關。平遙是個響亮的名字,它對于來山西的旅游者來說,沒到過平遙就沒來過山西,就像沒去過長城就沒到過中國一樣,平遙代表的是山西三千多年的歷史,沉淀的是二千多年的晉商文化。

平遙這座有著二千多年歷史文化的古城,最先走進人們視野的是每年一度的“平遙國際攝影節”,彼時它是以一種走向生活的影像,叩問幾千來延綿的歷史,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是那個叫王潮歌的女導演,讓平遙多了份厚重,更多的人再次尋聲而來。我是去過平遙的,泛泛之行。盛夏的時節,抑或是為了古城索索繞繞的歷史,抑或是王潮歌《又見平遙》的吸引,我――又見平遙。

當年為防御外族南擾,明朝初年始建的城墻,將平遙的新城與舊城清晰地隔離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也將它延續下來的繁華與安靜進行了隔斷。城墻外的新城與古城內相比,樸素了很多,只有小縣城煙火生活的基調,一點也沒有旅游城市的繁華與喧鬧。

旅行帶給我們最大的意義,是體驗不同的人文與民俗。城內有很多民俗賓館,此行入住的程家老院二部是座安靜又極富民風格調的賓館。接站車穿過北城門,兜轉兩條巷子,抬頭便看見高高懸掛的大紅燈籠,紅燈籠上“程家老院”的字樣,提醒我們即將到達目的地。經過紅燈籠歡迎門,往里走才是真正的程家老院二部大門。舊時式樣的朱漆大門,并沒有我想像中的華麗,但是跨門入內,我驚訝于它的莊嚴沉靜與宅院的大氣,完全是明清時期的格局與設計。它雖然沒有喬家大院的氣派,卻自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低調奢華,隱隱能感受到它當年所在地的顯要。據接站人介紹說,這是當年票號鼎盛期的一錢莊所在地,現在的院落是老板根據明清宅院投巨資改造建成的。大門直對的照壁上,是雕工精細的百福圖。大門右側是接待大廳,廳內的休息大廳分兩層設計,樓下是接待室,樓上是餐廳。廳內賓客小憩的座椅與茶幾、小型山水盆景,都是一脈相承的明清風格。轉過照壁左轉,二進院落,便是它的主院落,這時才真正顯現出它的奢華與氣派。這是一個兩層設計的四合院落,木質護欄和大梁,紅漆房門,漂亮的斗拱飛檐,木質雕花窗欞,每戶房梁上都有復雜的流金彩繪,高高懸掛的紅燈籠。院落中間是披滿綠植的小長廊,古樸的四方桌和木質休息椅凳,或大或小的盆栽花種。在小院的各處角落,精心地擺放著瓷器高瓶魚缸,魚缸水面上漂浮的荷花與游弋的觀賞魚相映成趣。熱情的服務員帶我們參觀了上下樓層,推開我們預定的繡樓,著實驚喜了我們。大大的土炕上,擺放著炕桌,鋪陳著喜氣的被褥,紅綠喜花,古香古色的字畫,舊時對坐的高木椅和茶幾,舊舊的木箱衣架,檀香陣陣,沉醉了身心。

曾經看過紀錄片《晉商》,每每提到平遙,它是明清時期金融貿易中心,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里那些比較像樣的金融機構,最高總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遙縣和太谷縣幾條尋常的街道間,平遙城內當時聚集著一批銀行家和商人。余秋雨先生的《抱愧山西》里曾這樣評價平遙:“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并不在省會太原,而在平遙、祁縣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遙為最。”

漫步古城,感受最深的是這里用漢民族傳統思想規劃建設的街道格局,筆直卻又錯落的東、南、西、北四大街,匯同衙門街、城隍廟街,構成了一個大大“土”字形。另有八小街和七十二蚰蜒巷,構成的街巷格局,經緯交織,主次分明,井井有條。內城街道很窄,街道最寬處僅能并排停放兩輛車,最窄處僅能供行人穿巷而過,所以在古城內有很多限步行的設置,作為四大街的主干道,游客只能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舊式觀光馬車,鮮有古城內旅游觀光車。

南大街即明清一條街,街道不寬,加上來往如潮的人群,更顯得狹窄。街道兩旁商鋪都是臨街而立,每個商鋪往里走,才是典型的三進或兩進青磚灰瓦四合院。當年平遙城內票號匯通天下,相應的各式客棧、錢莊、鏢局、商鋪、綢緞莊、布莊應運而生。大部分鋪面是端莊大氣的明清建筑風格,高大卻內斂,檐下繪有彩畫,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一座高達18.5米的市樓,矗立在古城中軸線的南大街上,成為了古城的心臟。樓上所書的“攬上秀于東南,抱住流于西北”、“仰觀煙云之變幻,俯臨城市之整體”,正囊括了它不可撼動的地位,大氣而威儀。當年的平遙古城聚集了來自各地的商人,素有“小北京”之稱。在這繁華的街道上,百年老店“云錦成”、協同慶、中國鏢局臨街矗立。

每到一處名勝或景點,地道獨特的美食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響午時分,我們漫步在南大街上,依次走進一家家商鋪,前面一鋪面響起了一陣敲鑼聲,尋聲看去,一位穿著舊時綢緞馬褂的老者正在敲,抬頭看店鋪牌,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云錦成”,更讓人意外的是店鋪牌是余秋雨題,我忍不住猜想這位文化學者書寫這店牌的情勢。我是到過平遙的,但每次來到古城,感受和觸摸這些歷史留存下來的一磚一瓦,一墻一院,一廟一樓時,便不自覺地謙卑起來。秋雨先生對文化的執著,對歷史的探究,在那篇《抱愧山西》里可見一斑,想必當年題字時是抱著一種對晉商文化的敬仰而作。“云錦成”是一家有著歷史的百年老店,它是古城內唯一一家四星級,集餐飲與住宿、娛樂休閑、觀光、會議、演藝為一體的綜合性涉外賓館。“云錦成”與其它店鋪的格局建造是一脈相承的,臨街是接待大堂與就餐處,往里走,真是別有洞天,在它含而不露的院落里,是裝飾精美的四合院,院內的兩層木質樓,比起入住的“程家老院”,華麗貴氣了很多,進進出出的人流中,有很多來往的外國游客,它的聲色繁華,難免有一種進了江南舊時青樓的錯覺。“云錦成”里的服務員一律是清朝式樣打扮,入座即有笑容可掬的女子,送上就餐的餐具和菜譜。青瓷花的餐具,古樸典雅的室內陳設,加上一陣陣迎賓入堂的鑼鼓聲,身邊穿梭的著清朝綢緞馬褂衣裙的服務員,恍如穿越到了明清時代。平遙當地的特色美食在這里應有盡有,平遙牛肉、栲栳栳、碗禿、山藥、各種面食等等,精致好吃。往里二進入四合院內,有一尊雷履泰的半身銅像,底座透明的鏡子上清晰地刻著這位銀行家“鄉下鼻祖”的生平事跡,才知道他曾經在“云錦成”當過堂倌六年,想必后來成為晉商大師的雷履泰是歷任“云錦成”堂倌伙計的勵志偶像吧。

錢莊、銀號、票號、賬局、印局當鋪等都是舊時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金融性組織。座落在南大街的“協同慶”,是平遙城內規模最大的錢莊院落,現在已經把它開辟成一個宏大的錢莊博物館。雖然它的創立晚于聲名遠揚的“日昇昌”,但它的建筑格局,七進院落的講究,功能齊全的整體布局,足以成為商鋪院落的典范。臨街是“協同慶”的柜房,往里走便進入第一進院落,有南北各兩間帳房。進入二院,為營業廳大院,這里與鄰街柜臺房業務有別。營業房人員以跑街營業為主,也有客戶人員上門洽談業務者。他們負責吸收街面商號及大戶人家存款,類似于當今銀行的大客戶室。三院作為上房位置,是錢莊主人、長輩居住或辦公的地方,也是錢莊總經理、協理、襄理辦公的場所。進得三院,就可見平遙普通人家的三進兩院風貌。但“協同慶”畢竟是當時傲然挺立的大錢莊,據清朝規制,皇家的房子是九間九檁,進士以上可建七間七檁,平民人家最多可建五間五檁,但“協同慶”的東家從側門建造了第四院落。這里亭臺樓閣,過橋駕建,別具風采,有如花園一般,這在商鋪院落是絕無僅有的。第五個院落是金庫院落,上有鐵絲網罩頂,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出了金庫院,到了六院護衛院落。若大的錢莊,柜上伙計安全保衛自不待言。到了社會動蕩,信用危機嚴重之時,錢莊不得不雇用武術家看莊護院。六院成為護衛們晨暮練習腿腳的重要場地。而最后一個院落現已設成錢幣博物館,各個時期的錢幣陣列在博物館內,能直觀地感受到錢幣的發展史。

從錢莊出來,便想看看當年押運財物的鏢局。走進中國鏢局博物館,讓我們看到了有著強大市場的鏢局生命力,鏢局的誕生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直至民國時期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中國鏢局里,我們可以看到鏢師們習武的武器和押運車,有著十八般武藝的他們日常生活的食宿地與習武場,有的房間內還張貼和陣列送鏢時的行話(黑話),仔細讀來饒有趣味。

平遙的傳統工藝是推光漆,在古城內的大街小巷散落著不少專營推光漆的工藝品店,艷麗的漆面,精致的盒,留住了多少游客的目光。明清時期的平遙,是中國金融業的發祥地,商業貿易十分發達。對居住在平遙的大戶人家來講,居家陳設的顯赫標識,是平遙推光器的使用。皮箱、被閣、床榻、立柜、桌幾、屏風、繡墩、衣鏡、神龕、首飾盒等許多漆器制品,成為了民間居家陳設的主流,在晉中一帶頗為流行。

座落在古城中心的“平遙縣衙”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功能設置齊全的一座古縣衙。有人比喻平遙古城是一座圍起來的博物館,在城內能見到現今最為完整的票號、鏢局、錢莊、報紙等博物館,而“平遙縣衙”則是一座古縣衙實物標本。縣衙坐北朝南,前朝后寢,左文右武,莊嚴方正,整體格局自有一種皇家的氣勢。沿著中軸線一路走下去,可以看到衙門、儀門、牌坊、大堂、宅門、二堂、內宅、大仙樓。東西廂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房,是衙門的辦事機構。縣衙占地面積很大,走在縣衙內,就可看到一個皇權統治應有的配套機構,院內既有存放收繳糧食的糧廳,還有舊時的祠堂鐘樓。而那重獄、女獄、輕獄,還有讓人驚心肉跳各種刑具,配套設置的督捕廳、洪善驛站,整個就是原貌的縣衙,看完不免讓人唏噓。我隨著絡繹不絕的游客,帶著好奇與凝重,一路參觀探尋了很久很久。

縣衙所處是衙門街,面朝古城的迎熏門,縣衙在右邊,處在城隍廟街的文廟則在左邊,真是一脈相承的左文右武。東南角的文廟,現存的主建筑大成殿是全國各地文廟中最早的,比北京文廟早248年,比曲阜孔廟早317年。整個景點文化氣息濃郁,古樹參天,蜿蜒的沽沽流水,廟宇的神韻十足,靈氣噴涌而現。文廟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是“龍門”,中國素來講究禮儀學究,能實現身份逆轉的途徑就是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而貧寒子弟科舉及第,定當實現了“鯉魚跳龍門”那關鍵性的一躍。從隋朝到清朝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是影響至今的人才選拔制度,文廟內有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固定性科舉史展,還能看到中國現存唯一的一張狀元試卷、清代文官系列服飾等一大批珍品。

平遙城里傳說最多,故事最多的是雷履泰和他經營的“日昇昌”。“日昇昌”位于北大街,“日昇昌”票號創始人李大全和雷履泰是一對忘年之交,彼時的李大全是制作顏料的銅綠作坊“西裕成”的少東家,雷履泰任執事。雖然“西裕成”經過幾代人的精心經營,到李大全的父親李文雍時,李家設在平遙城的西裕成顏料莊已成為平遙城的一大商號。而且在北京、天津、成都、漢口設了分莊,形成了在全國有影響的顏料業家,李家也成為當時的平遙首富。正是有著這樣影響力的世家商鋪,成為了在外平遙人眼中的重信商家。雷履泰在京城分莊任執事時,有一次,一位在京城做事的平遙老鄉來到柜上找到雷履泰,說想請西裕成往平遙老家捎點銀子。這人說好,他把要往回捎的銀子送到“西裕成”京師分莊來,然后往家里寫封信,讓家里人到“西裕成”平遙總號去取銀子,圖個快捷方便。雷履泰爽快地答應了老鄉的要求,幫了老鄉這個忙。這件事一傳開,每到逢年過節時,許多平遙老鄉紛紛來托“西裕成”往家里捎銀子。托的人多了,大家覺得過意不去,于是給“西裕成”貼一點水,即以后的匯費。聰明的雷履泰從這件為老鄉幫忙的小事中洞察到了一個亮點,透視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生財之道。雷履泰在與各聯號之間也開始以匯兌代替運現。這位商業雄才后來到了李大全接管“西裕成”時,李大全將他調回平遙總號任大掌柜。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特殊機遇下,小雷履泰二十歲的李大全,采納雷履泰的主意,投資三十萬兩白銀將西裕成顏料莊改為專營匯兌業務的票號,禮聘雷履泰出任票號大掌柜。至此,兩位晉商大師登上了中國金融業的大舞臺,成為中國金融兩鼻祖。后來的“日昇昌”票號在雷大掌柜和票號伙友的精心經營下生意興隆,名揚四海。道光帝曾御筆題封“京都日昇昌滙通天下”,當年的“滙通天下”題字赫然懸掛在“日昇昌”的四合院正廳門框上。說起“日昇昌”這個名號,意喻是“日日升日日”,它也在以后的百年間,日勝一日,匯通天下,千金日進。在“日昇昌”的影響下,小小的平遙城內相繼創設并存22家票號。與平遙相鄰的祁縣、太谷兩地票號業后秀迭起,形成了被史家稱為群雄并存的西幫商家,壟斷了全國金融業的半壁江山。

走進“日昇昌”,才發現這名揚四海、創造了傳奇商業神話的票號,只是個具有傳統特色的三進院落,與之前我們去過的“協同慶”的七進布局,它分外簡樸。事實上,即使是鼎盛時期,它的管理和工作人員也才十多人。“日昇昌”的歷史價值和地位,在于所獨創的商業經營模式,也是現代銀行業的雛形。它首創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制,財東不參與日常經營,一切由大掌柜全權負責。還有現代企業的股份制和連鎖經營制,嚴謹的號規禁條,都是它曾傲視群商,屹立不倒的秘訣。而雷履泰“利己必先利人”、“篤誠信行”的經商信條,使“日昇昌”分莊遍布全國各地,直至漠北海外,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網。古城的大街依舊古色古香,繁榮延年,像“日昇昌”一樣的晉商票號,篤信“義字當頭,誠信為本;做人為先,生意為后”的晉商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晉商。

晉商是中國四大商幫之一,四大商幫中真正意義上的民商是浙商和粵商,當年晉商、徽商同屬于官商。晉商活躍于明清,直至民國衰落,其中的晉商代表喬致庸和他的喬家大院,成為了晉商實力的一個符號,喬家大院被專家們喻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八國聯軍向中國索要賠款,慈禧太后掌權的清政府就向晉商的喬家借錢還國債,晉商當年的經濟實力,幾乎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走近平遙古城,就像在翻看晉商的歷史。晉商成功的根源在于“誠信”和團結的商幫政策。余秋雨的《抱愧山西》里寫道:“蘇州有一個規模不小的“中國戲曲博物館”,我多次陪外國藝術家去參觀,幾乎每次都讓客人們驚嘆不已。尤其是那個精妙絕倫的戲臺和演出場所,連貝聿銘這樣的國際建筑大師都視為奇跡,但整個博物館的原址卻是“三晉會館”,即山西人到蘇州來做生意時的一個聚會場所。”舊時的“三晉會館”不少已經改頭換面,但現在各省各地依然可以看到“山西會館”,那就是晉商團結的一個最好佐證。清末,晉商以275萬兩白銀從英國福公司手中贖回了陽泉等地煤礦礦權過程中,雖然受到英國公司的阻撓和刁難,仍然以山西票號的團結和實力,按時籌集齊贖礦錢款。晉商在明清時期幾乎無處不在,甚至遠赴東俄和漠北。民歌《走西口》不僅唱出了小夫妻凄婉的哀傷離別,也唱出了一代代山西商人敢于超越環境、超越家境的豪情。

古城里的民宅院落,商鋪客棧,鏢局票號,廟宇墻垣,是歷史以有形的形態,無言地向世人展示它曾經的輝煌和脈落。平遙古城幾千年來的魂,總是或遠或近的游離在每個人的心中。女導演王潮歌以她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晉商文化雜糅于一個可歌可泣的平遙人家的老故事中,她執導的大型室內情景劇《又見平遙》似乎暗合了每個再次又見平遙游客的心緒。它是一種文化的召喚,讓這座古城頓時有了魂靈與生機。

《又見平遙》的劇場緊臨古城西門,像一個仰慕者與古城對視。夜幕降臨,我們隨著人流走進了劇場,一下子就穿越到了清代。明清的街道,明清時期的店鋪,明清時期的裝束,還有古老的平遙城墻。這是一個沒有觀眾席的劇場,整座平遙古城就是流動的舞臺。當我們閑逛于繁華的古城時,身邊不時有頭帶耳麥的清朝男女詢問:“你知不知道今年是哪一年?光緒六年!”“你有沒有見過小山貓?我們都在找他!”好奇的我們在找尋著表演的舞臺。這是平遙城里的一個真實故事,不同的清朝男女指引著我們:朝著走,去南門。這時,我們來到古城墻根下,光束打起,一個渾厚的男聲在觀眾旁響起,向我們講述了這個老故事的背景。趙易碩是平遙城的票號東家,得知分局王掌柜全家在沙俄落難身死,帶著30萬兩白銀,232名鏢師,為了另一個姓氏的血脈延續,傾家蕩產千里走鏢,只為一個義字當頭,便義無反顧的去了沙俄,這一去便是7年。7年后傳來消息,鏢隊歸來,全城皆動。殺豬備酒,我們要在南門城口給你們接風洗塵。

鏢隊離城還有20里……

鏢隊離城還有10里……

鏢隊不走了,傳話過來說要吃一碗面。派人急急送去了。

這時,我們不是觀眾,就是平遙城里的百姓人家呀。翹首期盼,光束閃動,古城墻上人影攢動,鏢隊回來了,回來的卻只有王家小爺一個人。王家小爺帶著232名魂魄回來了,他記得說城前吃碗面,他記得說全城人們都會來接他,他記得說他回來王家血脈就不會斷,平遙血脈也不會斷!

悲情悠揚的音樂在城墻響起,鏢師在走,不停地走,這是回家啦,真是回家啦!全城的老百姓都來了。音樂像是風聲,也像是哭訴聲,城墻上舞蹈的鏢師們,在找尋他的親人,他的愛人。隨著音樂的起伏,城墻的顏色一會兒灰青,一會兒土黃,一會兒陰紅。讓我們每個游客身臨其境,眼窩陣陣發熱。

穿過城門,城內街道繁華依舊,門庭若市的鏢局,趙東家明知此行生少離多,鏢隊也明知是死鏢,但為了“仁義”,他們毅然遠走他國。你們重情重義,我們便以仁德相待。鏢局出征前,全城的富態女子為鏢師們沐浴。透明的沐缸,氤氳升起的熱氣,出征的漢子們在悲壯的音樂聲中進行最后一次沐浴。沐浴結束后,女子在鏢師身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給出征前的爺們留下了牙痕,撕心裂肺的分離,至此一別,生死兩茫茫,全場一片唏噓。

平遙城里的百姓得知趙東家為了先前對王掌柜的承諾,決定舉盡家產保住王掌柜的唯一血脈。出鏢前,三代單傳的趙東家為了延續香火,全城選妻。全城老百姓都把自家未出嫁的女子送來選妻。熱鬧的趙家大院,是如此的古樸典雅,全城未婚的好閨女都來了,三寸金蓮,藕粉手臂,豐滿臀部,從臉到腳,從前到后,不為美妻,只為傳嗣。有江湖的地方,便有仁義。你若是英雄,我便兒女情長。等就等了吧!

這七年間,趙家因為東家遠走他國,家人經營不善,趙家倒閉。當穿著白衣白衫的趙易碩靈魂回到趙家大院時,看到了列祖列宗和他選的美妻。趙夫人難產生子后凄美死去,趙家大院已易主人。老天總算給他留了后,這也許是另一場恩德。“刮風,我跑,下雪,我跑,我這樣拼了命地跑,一步也不停,一步也不能停啊!………”他一聲一聲的吶喊,跑的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天上刮風了,天下雪了,我們感動得早已潸然淚下。

邊走邊停,整整90分鐘的情景表演,讓我們近距離地感受了平遙人家的悲歡離合,被晉商們那仁德深深地打動了。演出最后,我們回到了現代,王家的后人回到平遙古城,尋宗祭祖。那移動的牌坊舞,場面宏大的面粉舞,聲光特技結合的平遙古城、票號背景,都是游子們的思鄉圖。舞臺一角響起了悠揚的民歌,“桃花花依舊紅來,杏花花已經白”,四世同堂的平遙人家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表演結束,走出劇場,古城墻在燈光的映射下,平添了幾許神秘和滄桑。古城還在,街巷依舊,平遙的歷史文化在默默流淌。

???9?2????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9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79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28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4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0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5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9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1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五一三天小長假對我來說太灰暗,原以為只是一場小感冒,推掉計劃好的行程安排,在家歇歇就好,沒想到假期最后一天不見好轉...
    北漂的蹦蹦閱讀 503評論 2 2
  • 又見平遙 一直向往著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擁有國際化的視野。怎奈,在追尋了許久之后...
    巴黎微白閱讀 217評論 0 0
  • 從平遙回來已經快半年了,一直想記錄點什么,懶得動筆,現在開始吧。 想來這次去平遙也算是一次冒險,我和大毛小英,上學...
    小丸子愛吃魚呀閱讀 655評論 1 2
  • 2002年,第一次見平遙,只留下了老城墻的記憶,從千年的時光里走來,蒼老而風骨猶在,我還只是那個觀光的人。 201...
    Ms妮子瞇瞇閱讀 428評論 0 1
  • 我曾經以為是和她們一樣的。那也只是我曾經以為。
    雨夜兮閱讀 12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