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西域武僧
? ? 講過了兵家之道,接下來講天時、地利與人和。
? ?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 ? 天時,是作戰的第一要務。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是很多孫子兵法普及讀物里講爛了的故事,今天說說另一戰爭:長津湖之戰。
? ? 1950年10月19日,中國隱秘介入即將結束的朝鮮戰場,擬通過志愿四十二軍,將聯合國軍誘至長津湖地區予以殲滅。而此時,聯合國軍海軍陸戰隊突然從元山登陸,令入朝作戰的志愿軍倍感壓力。此時,作戰司令部緊急調動華野主力,當時位于中國南方的第九軍團緊急入朝作戰。因為忽略了天氣因素,導致圍殲聯合國軍的任務沒有完成,并造成了大量的非戰斗減員。
? ? 長津湖地區位于朝鮮半島北部,此地高原苦寒,入夜氣溫可達零下40℃。而第九軍團當時從中國南方趕來,大部分士兵還穿著單衣。
? ? 艱苦的戰斗打了十天,第九兵團此役戰斗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余人。美軍陸戰一師則凍傷7000余人,凍死數百人(因你懂的原因,數據采用國內公開數據)。
? ? 而地利方面,如何利用地形優勢殲滅敵人,是所有作戰指揮者必須事先考慮的問題。
? ? 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戰役打響。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將軍充分利用自新墻河到瀏陽河縱深地理優勢,制訂了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天爐戰法”,力圖將日本阿南惟幾指揮的日軍聚殲于城高墻厚并且在岳麓山設置了重型野戰炮的長沙城下。這場最終以日軍傷亡56944人,中國軍隊傷亡官兵31346人結束,成為自抗戰以來,第一次戰役級別的勝利,也是太平洋戰爭打響后盟軍的第一次勝利。
? ? 戰爭要素第四個方面在于人和,人和的關鍵在于選將。選將不當,則軍隊散亂,形不成戰斗力。孫子對于將領的選擇,提出了五個重要的條件:智、信、仁、勇、嚴。這五個要素,結合后面提出的將有五危,形成了一個立體的選將標準。我們先來看看這五條正面的選將標準:
? ? 智,懂變通,善機巧,不會因循守舊,能夠把握大勢的同時,還能善于變化,因勢利導,變不利為有利。但是,如果過分的相信權謀,則會偏離為戰之道,滑向只求戰爭不問正義。民國時期倒戈將軍馮玉祥、一槍不放放棄了東北軍事重鎮的紈绔子弟張學良,可謂是這種專任智的典范了。
? ? 信,帶兵誠信,說到做到。這樣才能使的士兵不會惑亂于戰場。但是,這個信字只限于施用于自己的軍隊,對對方則恰恰相反。孫子說,兵者,詭道也。如果固守于信,甚至對敵人也講誠信的將軍,就是愚蠢了。
? 仁,這個仁不是仁慈的意思,而是知道戰爭的辛勞,明白各個戰場戰斗的不易。所謂不仁,則不能與三軍共饑勞之殃。但是,過于仁則懦弱,擔心力不從心,擔心兵士傷亡,那就干脆不用打仗了,直接投降罷了。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勝利都是有成本的,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情。有競爭就有成本,也就有可能犯錯。知道戰爭的成本之高,可以盡量避免損失,但若因此畏手畏腳,那么就會收獲更大的損失。
? ? 勇,勇于爭先,順勢發動,絕不拖泥帶水。但是這個勇,是審時度勢之后,有必勝把握的勇,而不是匹夫之勇,暴虐之勇。
? ? 嚴,不是嚴厲整天繃著個臉,而是執法必嚴,不能徇私情,分親疏。這個嚴字跟下面的法字有直接的關系。依據法度的嚴,而不是隨心所欲的嚴。
? ? 智信仁勇嚴,可以看做一個人才的五個維度,一個好的人才,能夠表現出其中三個維度就已經是將才了,能夠擁有這五種優勢的人,可謂鳳毛麟角。晚清再造之臣曾國藩,智與勇皆不足,但是憑著信、仁、嚴,能挽狂瀾而即倒。李鴻章則仁、嚴不足,但憑智、信、勇也可成為大清一個破茅屋的裱糊匠。
? ? 用孫子的這個五維度模型對照自己,可以找出不足,對照他人可以人盡其才。這個五維度模型,在今天仍舊有其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