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非正文。男女主角的故事原型取自《EVA》,因兩個平行世界中的第一次沖擊具體結果不同,將使徒來襲的時間線推后三年。角色性格有大量魔改。對相關可能使讀者費解的名詞,文末有注釋。
碇姒
初登場年齡(2018):17
性別:里性別[1]
社會關系:西爾里態訓練學院第10期生;中日混血兒;母親碇唯的家族與神秘組織西爾(seele)有關;父親是中國人,本名原渡,為接觸西爾而入贅碇家,后改名碇原堂,現任西爾里態訓練學院副院長,且是地下機關nerv的一把手;
性格:
“為什么在接過別人給的糖后要微笑著說謝謝呢?為什么?為什么要說謝謝?為什么還要微笑?小時候,這種問題常常困惑著我。大約,是在我四歲的時候,我終于發現了自己與別人的最大差別。可能,這種差別不是一個四歲小孩子能用一個兩個詞匯就總結出來的(即便他智力超常)。但我已經明顯地覺察出來了,我在人群中顯得是那樣特異——我從來不笑,也幾乎沒哭過,總是攤著一張平平靜靜的臉。那當然不是為了扮高冷耍酷什么的,只是我從來不覺得有笑、哭或者表達任何其它情緒的必要——啊,似乎錯了,不僅是沒必要,而且好像是連產生情緒的沖動都很稀少呢。“(七歲)
“說實話,我并不羨慕所謂的正常人。有什么可羨慕的呢?正常與異常都只是相對的概念——正常異常非常,差別恒常——是的,只是差別而已,只不過恰巧是我站在了人少的那端而已。“(十歲)
“人應該有所追求。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我是這樣理解的:我追求某種事物或狀態,并非是為了從這種事物或狀態上,也即從所追求的對象上獲取目的或者意義——如果目的和意義在此,那么追求便不能稱之為‘應該’——既然是‘應該’,那么‘追求’本身便是目的和意義。如此,該如何確定自己的追求對象呢?讓自己作慣性運動便是了。以慣性而言,人們總是對自己所缺乏的東西有著更高的需求,然后便尋它去。我缺什么呢?從主觀上講,我真的感覺不到自己缺乏什么,一無所覺。那從客觀來看,我缺什么呢?我缺心眼,缺一顆同理之心,缺一雙察情之眼。嘛,所以說,我追求那些常人富余而我所貧乏的,被稱作”普遍情感“的事物,但這并非來自于一個精神病患對正常人的羨慕,只是慣性使然而已。”(十二歲)
“現在想來,我的追求果真只是慣性使然,是慣性,是以對我的人生軌跡毫無影響。影響我人生軌跡的,已然是那些我所追求的。這話聽起來不僅拗口,而且拗腦——但這里只是蘊含著我個人思維層次的一點小小提高。人吶,是生活在社會中人。社會中,除了自己,就是他人,所以,一方面,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另一方面,我們活在他者的世界中。存在于社會中的‘我’,是由他者與我共同構建的。
在三年前,伴隨著青春身體的最初悸動,我自然地開始變得有所追求。起初,我采取的是挪動手掌,扯起嘴角,露出牙齒——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向別人“問好“這種方式來追求我所缺乏的。但僅在一天之后我便放棄了這種方式,因為他人的反應讓我覺得自己似乎并不是在追求,而好像是在乞求。我說過了,追求本身就是目的和意義。我向他人伸出手,并非是為了得到一定的結果——我的目的和意義在伸手的瞬間就已經實現了。但他們不懂,他們覺得我一定是在乞求著什么。我乞求,他們施舍;我乞求,他們奚落——他們似乎覺得彼此之間一定得是這樣的關系。事實上,我的確得到了一些結果,關于正常人‘普遍情感’的結果,但這是他們硬塞給我的——圍觀/群體性獵奇,是留給我的結果,也是他們進行施舍或奚落的手段。
最終,我是以演奏音樂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追求的。于我而言,親自演奏音樂與聽別人的演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或許我是一個還算有演奏天賦的人,當我開始自己觸摸著琴鍵讓他們按我的意志發出聲音時,我發現那些過去毫無感覺的音節都變成了新的東西——包含普遍情感的音符!‘噔!噔噔!……’這里面像是有人群在跳舞,對,就是課本上名為‘歡快’的情緒!而‘咚!!!咚!!咚!咚!’這里就像是一個人被另一群人給包圍了,他在怒吼,無畏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憤怒與抗爭……
所以,這就是我今天選擇成為學院里西爾交響樂樂團首席鋼琴師——的助理的原因(你要知道,我是在練習格里格鋼琴變奏曲時才構思出這句話的)。啊,在這里,這個‘所以’是用得稍顯輕率了。實際上,這其中還有一些尚待解釋的重要緣由。于我而言,演奏音樂并不是目的,目的只是為了有所追求。當然也存在其它的方式可以讓我實現追求,但我仍選擇音樂,因它是諸多方式中最簡單普通的一種。同一首曲子,存在很多種演奏方式,為什么選擇了鋼琴呢?為什么不選擇小提琴呢?因為小提琴得站著演奏,而鋼琴可以坐著演奏。為什么坐著好呢?因為我長得太高,坐在巨大的鋼琴后面再低下頭,就可以遮住我高削如旗桿的身軀。那么,為什么不愿挺拔地站在人群中呢?因為我不想出眾拔萃顯露自己的特別,愿別人把我視作眾生中普通一員。為什么?因為我所追求的,是我所缺乏的而恰是在別人那里普遍有余的——身軀這種追求中作著慣性運動,頭腦也受著這風的影響,終于,自小有別于常人的我形成了有別于常人的價值觀——奇普凡魯,我這樣稱呼它。
我追求,終于,我追求應該追求的,在常人眼中普遍而廉價的。”(十五歲)
外貌:基本形體參考EVA原作;外貌一般偏女性化,里性別者多是如此;身高195cm[2],即使在里性別者中也算是高個子,由于身高與性格原因,更偏好可以坐著進行的活動比如彈鋼琴、比如駕駛EVA(霧)——“誒!我一好好的鋼琴助理,怎么就被調到巨大人形兵器的座艙里了——快放我下去……”
明襄
初登場年齡(2018):17
性別:里性別
社會關系:西爾里態訓練學院第10期生;中德混血兒;第二次沖擊之后的首批試管嬰兒;母親是德國人,父親(非生父)是中國人,父母之間關系復雜但確有真愛,父母在其七歲時離異;余略(關于明襄母親的設定基本與EVA動畫版保持一致,對其父親的設定可深度[3]挖掘)
性格:
十六歲,與碇姒于琴房
“他們都走完了呢。”
——“嗯。”
“你還打算再練一會兒嗎?”
——“嗯。”
“先別急著練琴……嗯,我有一些憋了很久的話想對你說。”
——“說。”
(雙手交叉捏手指)“吶,碇姒,哥德巴赫猜想,你應該知道的吧?”
——“知道。”
“每一個大于四的偶數都可以拆解為兩個奇素數之和。這真的是很奇妙呢。”
——“還只是猜想。”
“但終有一天會被證明的。那,你知道孿生素數猜想嗎?”
——“設p與p+2均為素數,猜想(p,p+2)這樣的素數對存在無窮多組。”
“據說這個猜想與哥德巴赫猜想之間有很強的聯系呢。”
——“呃。”
“說起來,我覺得素數這種存在也蠻幸福的呢,不僅是獨一無二、不可分解的,而且無論在距原點多么遙遠的區間內,都可能有一對素數并肩行走——誒,你覺得孿生素數像不像一對至死不渝的戀人。”
——“還只是猜想呢。”
“但也無人能否定這個猜想啊。”
……
“咳,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不想明白。”
“哼!你這個笨蛋!”
……
“吶,再過兩年我們就可以選擇自己的表性別了,到時候,你想做男生還是女生啊?”
——“這很重要嗎?”
“這當然很重要……(臉紅),你難道不想成為男人或者女人,然后和另一個自己所愛之人圓滿結合嗎?”
——“呃,沒想過。”
“笨蛋笨蛋!你真是超級大笨蛋!”
——“……這個問題,和智商有關系么?”
……(垂頭喪氣后重整旗鼓)“那個,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冒昧,但可不可以問一下你這兩年的性別測驗結果啊?我很好奇。作為交換,我可以……”
——“零分[4]……打斷你說話了。但我一直都是零分,沒有什么更值得說道的了。”
“這樣啊。還真是少見呢……”
——“少見?多?怪?”(突然開始練琴)
“呃,碇兒你別誤會,我沒有任何歧視你的意思……”
——“碇兒是——誰?”
“姒君……哦不,碇姒,我其實是想告訴你——最近這幾年……(呼吸急促),我的性別測驗結果也是忽上忽下很不穩定的!嗯,我是想說,無論將來碇姒你成為男生還是女生,我都有機會站在你的對面——我明襄想做碇姒的愛人,我要成為補全你另一半的注定之人!”(掩面)
——“所以,呢?”
(捶鋼琴板)“我怎么就喜歡上你這個無可救藥的笨蛋了呢……”(痛哭)
——(琴聲停)“或許我明白,你的意思……是想和我未來我們成年后,一起做愛、結婚、生孩子……過得像夫妻兩口子似的,諸如此類。是想要做這些嗎?”
(昂起頭)“全部都是——也都不是!”
——“何解?”
“我只是單純地想要和你在一起啊!!!”
——“已經?在一起了?”
(捶其胸口,笑)“笨蛋也有聰明的時候!”
——“那么,我們這就算是預備戀人[5]了?”
“不然呢?”
——“唉,我本想等待系統為我匹配戀人的。”
“哈?~你覺得我難道會比系統匹配給你的人差嗎?”
——“沒有那個意思……我只是沒想到你竟然會看上我——我不認為自己這樣普通的人能夠匹配你的耀人光輝。”
“哈?普通?你可一點兒也不普通。兩年前我剛轉入這個系時,就注意到你了——在系里的聯誼晚會上,你昂著頭顱拉《小夜曲》的樣子,就像是一只高潔的白天鵝。不害臊地說,我對你可算是一見鐘情哩。”
——“為什么?”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你和我一樣——我們和別人不一樣。”
——“在我眼里,人人都一樣。但我明白你的意思。”
“我是以試管嬰兒的方式孕育的……”
——“我們都知道。”
“我是被選中的人,一個特別的人。”
——“確實如此。”
“我要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有志向很好。”
“如果用自然數來作比喻的話,我是素數——每一個素數都是非平凡的。當我還小時,我的四周有很多素數同伴;但當我成長到更高的區間時,我的素數同伴們變少了,身邊圍繞的盡是平凡的合數——烏合之數。我想,自己有必要尋找一個素數同伴,不然就太寂寞了。所以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你,早早地認定了你,這樣急切地抓住了你——我要和你,做一對在行走在世界軸上的孿生素數。”
——“聽起來很浪漫?但你這個比喻的基礎存在一點瑕疵……”
“你很不識趣誒!是猜想又怎么樣?那些數學猜想可比多變的人心可靠多了!”
——“我說的瑕疵和‘猜想’無關,我也相信這些猜想終會被證明而不是被否定。你剛剛說,每一個質數都是非平凡的,但是……(扯動嘴角)根據定義,當且僅當一個數不包含任何非平凡因子時,稱其為質數。”
“別在這兒玩文字游戲!(捶琴鍵)???你到底想說什么!”
——“平凡與非平凡,只是相對而言。合數相對質數是平凡的,但合數本身是包含非平凡因子的。與合數相比非平凡的質數,在其集合內部也不過是平凡一元。‘數有如此,人何以堪’你我的特殊,可能并沒有那么特殊;他人的平凡,可能也蘊藏著不凡。”
“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你覺得咱們倆在一起不合適?”
——“不存在合適不合適的問題,于我而言,人人都一樣——沒有喜歡,也沒有歡喜。”
“這樣啊……那我們——分手吧。”(凝視)
——(凝視)“好的。”
“但是,碇姒,我早晚會回到你身邊的。終有一日,我要讓你為我而改變,我要讓你認識到,我與別人不一樣。”(掩門而去)
外貌:身高180cm;別瞎想了,平胸;余略。
[1] 在“第二次沖擊”中,第一使徒亞當(Adam)所釋放的生命果實碎片通過生態循環進入第十八使徒里林(Lilin)也即全人類的體內,亞當的目的是想讓里林重新使徒化并結合其已有的智慧果實,然后里林成為新神。人類中的神秘組織西爾對師徒的存在部分知情,在第二次沖擊后部分機關開始公開活動。由西爾所領導組建的世界聯合政府將人類重新使徒化的過程稱之為里化,將個體人類部分使徒化的現象稱之為里態爆發。里性別是在“第二次沖擊”后所誕生的嬰兒所擁有的特殊性別,一般地,嬰兒們從小就會接受“性別教育委員會”的篩選和規訓,并在成年后被其“引導“通過逆里化藥劑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性別。
[2] 據統計,里性別者身高普遍高于同年齡常性別者,有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里性別者在青春期無需為發育性器官而額外消耗能量。當里性別者服用逆里化藥劑獲得表征性別后,其身高一般會有五到八厘米的降低——一般情況下,選擇成為女性的人降低得更多。
[3] 以配角來增加主角的深度,沒有想給配角額外加戲的意思。
[4]?性別測驗是由性別教育委員會所推行的一種測試里性別人士的心理性別的方式,測試結果以零分為基準,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越偏向男性,得分越低表示心理越偏向女性。未成年人的第一次性別測驗一般在其三周歲時進行,之后每年至少有一次強制測驗,越臨近成年,則強制測驗越頻繁。
[5]性別教育委員會鼓勵年滿十五周歲的少年們與合適的人結成預備戀人關系,若有年滿十七周歲還未找到戀人者(這樣的人很多,因為里性別者一般相對缺乏愛欲),則該機構會綜合性別測驗結果及其它因素為其匹配一個預備戀人以使他們“互相幫助對方適應即將到來的新性別和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