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回憶之中,我們總是會提到是在生命的某年某月某日,這些時間我們并沒有刻意去記,但總有那么一些事情,我們記憶猶新。
然而有很多時間,我們估算時間的長度是有偏差的,這和上一次閱讀的內容相對應,我們估算要完成一件時間的長度時,大部分的情況下會回憶自己以前完成這件事的時間,比如去動車站,由于一年只有兩三次去動車站回家,兩三個月之后就記不清楚從家里出發到動車站的具體時間,現在也只記得大概在40分鐘到1小時這個時間段,每次乘動車,要么太早要么太晚,說到底還是無法準確的預估這段時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典范)。
書中說道,其實時間長度越長,我們回憶的準確度越高,也就是我們對短暫事件的記憶追溯是很不靠譜的,而我們用來定位我們時間節點的大事件也往往出現偏差,要么前進縮減,要么后退延伸;另外,我們事件回憶的最高潮在于10-30歲這段時間,這也許就是電視上(我們自己實際上)回憶的畫面最多的往往是青春年華。
不過,我很疑惑的,這本書到現在一直在說造成記憶錯覺的原因,可是沒有提出一些對策來讓我們避免這些,這讓我很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