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經·正義精講138
卷三·經脈第十
17/23
原文:
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凡刺寒熱者,皆多血絡,必間日而一取之,血盡而止,乃調其虛實。其小(“小”字誤,當為“青”——譯者注)而短者少氣,甚者瀉之則悶,悶甚則仆,不得言,悶則急坐之也。
原文譯文對照:
~~~~~~~~~~
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
一般來說,通過觀察絡脈的顏色來判斷疾病,有如此規律:絡脈顏色發青的,是此處寒邪凝滯,并有疼痛感;絡脈顏色發紅的,此處當有熱邪。
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
胃腑中有寒邪駐留的,其手掌魚際邊緣部位的絡脈,大多會呈現青色;
胃中有熱,魚際絡赤;
胃腑中有寒邪駐留的,其手掌魚際邊緣部位的絡脈,通常會顯現紅色;
其暴黑者,留久痹也;
若魚際邊緣部位絡脈暴露出黑色,這是病邪在胃腑居留日久、久而著痹于此處的證候,即凝附于此處、致使此處因氣血不通而麻木、疼痛;
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
若是絡脈顏色兼有紅、青、黑三色,這是寒熱錯雜的證候。
其青短者,少氣也。
絡脈顏色發青、占位短小的,是氣虛證。
凡刺寒熱者,皆多血絡,必間日而一取之,血盡而止,乃調其虛實。
大凡針刺寒熱錯雜的疾病,都應該多刺皮膚淺表的血絡,必須隔日一刺,直到把其中惡血瀉盡為止,然后根據病情的虛實變化狀況,而進行調治。
其小(“小”字誤,當為“青”——譯者注)而短者少氣,甚者瀉之則悶,悶甚則仆,不得言,悶則急坐之也。
若是絡脈顏色發青且占位短小,這是氣虛的表現。對待氣虛嚴重的患者,如果采用瀉刺法,會致其頭昏氣悶,嚴重者會突然跌倒、不能言語,如果氣虛的患者感到頭昏氣悶,應立即扶他坐下,以免跌倒。
~~~~~~~~~~
老黃歷擇吉,2024.5.21
上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137
下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