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依然是散文,講述自己的經歷與感悟。這些真實的故事,換位思考,處于當事人的位置感受一番,真的是別樣的體會。人,如何做人,怎樣做事,蘊含其中。當經歷著歲月流逝,芳華盡逝,當經歷了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也許才會重新體會。
從小,就有一根手指將你的目光指向遠方,而不會提醒你腳下的風景與羈絆。讀遍了道德經,慨嘆它的玄妙,一個玄字,云里霧里,就是要叫你看不清,看不透,然后還要你說它高深。
一本論語,被反復解讀,解讀的人滿嘴仁義禮智信,背地里蠅營狗茍。我承認論語是本好書,里面飽含著人生哲理,可是一本兩千年的古董,能否不要凡事以它為標準。
我承認道德經是本奇書,我也承認論語是本好書,但是請將它們遠離,或者不要把它們捧著太高,你甚至會發現捧著越高的人,心里是另一番景象。倒不如讀讀這一本吳瑛經歷的生活,也許會更認識生命呢。我們需要一個人來告訴你你腳下的草叫什么名字,你身旁的花兒叫什么,而不需要一個處處給你指向遠方的手指,那太飄。正如文中所述,愛國,愛國,這個詞太大,倒不如愛家鄉,愛親人。
很多道理聽起來不錯,做起來也不錯,最是蠱惑人性。比如大義滅親,王莽就是其一,他因兒子殺了奴隸而將兒子逼死,他不是壞人,雖然篡位,他是一個有著理想主義的人物,最終卻攪得天翻地覆。? 比如海瑞,為了他那所謂的理念,逼死女兒,只因女兒吃了別人給的一塊餅。? 一個逼死自己親人的不會是個好人,一個鼓勵親人殘害親人的時代不是好時代。
吳瑛的這些文字,從身邊記起,一樁樁,一幕幕,從小到大的場景,更貼近當今的生活,貼合當下的心理與思維,可以多看看,哪怕就當是鄰居講講故事呢,也是不錯的。因為有些道理,旁人不會告訴你,或者你還沒有聽到,意識到。
生命是場博弈,過程便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