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西南邊陲省份,名字取得好聽——在云的南邊,讓人遐想連篇,這就是云南。
時令上的最美人間四月天,鮮花盛開,春風送暖。云南的幾件大事,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來臨。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貢山縣獨龍江鄉(xiāng)群眾回信,祝賀2018年獨龍族實現(xiàn)整族脫貧,殷殷囑托“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4月14日,云南省省委書記陳豪來到貢山縣獨龍江鄉(xiāng)調(diào)研時強調(diào),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團結奮斗逐夢美好明天。
4月16日,云南省省長阮成發(fā)主持研究建設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時指出,要加快進度,全力打造生物多樣、生態(tài)優(yōu)美、文旅融合、路景一體的世界獨一無二的旅游勝地。
謀劃推進的“德欽-香格里拉-麗江-大理-保山-瑞麗-騰沖-瀘水-貢山-德欽”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貢山在其中,貢山的獨龍江公路在行動。
4月17日,為創(chuàng)建獨龍江“示范路”,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開展前期現(xiàn)場調(diào)研工作。迅速組建的調(diào)研工作隊,分成交安、隧道、路面、路基、綠化、文化共6個小分隊。筆者所在公司,受邀成立文化景觀小分隊,以兩天時間挺進貢山。
這天,文化小分隊從昆明出發(fā),走杭瑞高速“昆明西”收費站一路向前,最先要途經(jīng)的是一個網(wǎng)紅服務區(qū)——讀書鋪。去年底,到大永高速二期考察時,曾在這個服務區(qū)略作小憩。
服務區(qū)依山而建,道路兩旁喬木林立,各種鮮花布滿大小邊坡。綠被簇擁的“彩云之南歡迎您”七個大字,讓人感到舒心的醉意。由云南交投建設的該服務區(qū),是全國百佳服務區(qū),是云南全域旅游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據(jù)最新報道,在昆明至麗江、昆明至西雙版納兩條美麗公路和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上,云南將再布局建設一批“讀書鋪模式”的服務區(qū)。
幾乎同時(事后得知),省長阮成發(fā)調(diào)研高速公路服務區(qū)整治提升工作,考察了讀書鋪服務區(qū)。本來與阮省長的不期而遇,變成了擦肩而過。
文化小分隊,驅(qū)車繼續(xù)向西,到達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的重要節(jié)點——大理。
這是一座“風花雪月”的城市,“五朵金花”的故鄉(xiāng)。
在這里,你可以在大理古城閑庭信步,也可以登蒼山看彩云南現(xiàn)。
在這里,你可以租一輛電動自行車隨心所欲看洱海,感慨玉洱銀蒼的絕色。
皆因時間緊迫,大理沒有更多停留,須在天黑前趕至保山。
保山同樣是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的支點,正圍繞著“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chuàng)新之城”三個定位繪出滇西大城市的“一張藍圖”。
這里的“惠通橋”在上世紀40年代舉世聞名,在中國抗戰(zhàn)史上具有里程牌的意義。保山的機場是著名的“駝峰航線”的主要起降機場,為抗戰(zhàn)勝利做出過重大貢獻。
傍晚,公司的靈魂、重慶某大學交通文化傳播碩士點學科帶頭人,從重慶飛抵保山。
接人后,小分隊飛赴怒江州,與大部隊會合,是夜停留怒江州瀘水市六庫鎮(zhèn)。這地方距貢山約240公里。
瀘水“山高谷深、平地少”、“一江、二山、三氣候”,這里有怒江大峽谷、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從怒江谷底到高黎貢、碧羅雪山頂,有亞熱帶、溫帶、寒帶三個氣候帶,具有較典型的氣候垂直變化規(guī)律。
這里還有國家領導人牽掛的傈僳風情小鎮(zhèn)——百花嶺。
瀘水六庫至貢山丙中洛的怒江美麗公路改擴建工程正在建設,計劃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
怒江美麗公路是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的重要干線,也是鮮為人知的滇藏新通道,民間稱為“丙察察”線。
4月18日,會集后的調(diào)研工作隊,沿怒江美麗公路逆流而上。驅(qū)車10公里,有一個交匯路口,左側(cè)的公路就是片馬公路,通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及怒江州唯一的省級口岸——片馬口岸。
在片馬公路海拔3000米處,有著名的鋼鐵哨卡——片馬風雪丫口。
片馬地區(qū)1961年才回到祖國懷抱,今屬瀘水管轄。回歸前,片馬地區(qū)有500多戶、2400多人口。按中國緬甸兩國政府協(xié)議,當?shù)厝丝梢宰杂蛇x擇國籍、期限為三年。那時,正是國內(nèi)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結果只有120戶、500多邊民選擇中國國籍。那些在當時沒有選擇中國國籍的邊民,現(xiàn)在不知又該如何想了。
片馬是“駝峰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在片馬鎮(zhèn),建有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還建有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碑)。兩個紀念館建在同一地點,合稱片馬紀念館,為云南省命名的“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基地。
當天中午,車隊到達距貢山100公里的福貢縣城,福貢公路分局熱情款待了調(diào)研工作隊一行。
車隊沿怒江美麗公路繼續(xù)北上,路邊的石月亮觀景臺吸引了眾人。石月亮,傈僳語叫“亞哈巴”,是傈僳族之根。
在福貢縣石月亮鄉(xiāng)晚餐后,晚7:40分,為搶時間連夜出發(fā)。
緩慢駛離石月亮鄉(xiāng)幾公里,在旺基獨村,路上又塞滿了車,致使交通癱瘓。有調(diào)研工作隊的人員及同事,在村委會的球場,玩起了籃球,自娛自樂。
一個半小時后,好不容易脫離苦海,只前行了兩公里,在一個叫“火都獨”的村民小組前,再遇大量塞車,車隊受阻,這一次是完全沒有暢通的希望,保通人員也不見蹤影。據(jù)言是怒江美麗公路二標段封閉施工,要到第二天早上才放行。
此時此刻已是晚上10點,狹小的“火都獨”,哪容納得下100多號駕乘人員的涌入,住宿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調(diào)研工作隊,8輛車30多人,包括領導、專家,只能就地夜宿車內(nèi)。
昏暗的堵車路,沒有路燈,荒涼凄冷,能聽見怒江水一往無前晝夜不舍的濤聲。江對面的高黎貢山脈,山頂上有兩戶暫未搬至安置點的世居人家,從房屋散發(fā)出的光線,在雨霧的撩撥下若隱若現(xiàn),似明燈又似鬼火。
文化小分隊的人,擁擠在路邊一家傈僳族開設的小賣部,“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可惜,這樣的場景也只能維系一時,至深夜十二點,小賣部老板要閉門謝客。
每輛車內(nèi),少則3人、多則5人,這無奈蜷縮車內(nèi)的一夜,給小分隊乃至整個調(diào)研工作隊,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大家定會記得在福貢縣有一個“火都獨”的地方。也只有親歷過,才能理解風雨兼程的涵義。
4月19日早7時,寥寥無幾的保通人員才開始上崗,在調(diào)研工作隊眾多志愿者的幫助下,經(jīng)過兩個小時的疏通,終于輪到工作隊的車隊脫離塞車路段。在小小的“火都獨”,車隊這次被困11小時。
至中午,不缺斗志、不缺精神的調(diào)研工作隊,頂風冒雨,抵達貢山縣城。
貢山是深度貧困地區(qū),處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區(qū)域,被稱為“三江明珠,中國貢山”。
這里有:人神共居的丙中洛、茶馬古道深處的霧里村、美麗多嬌的怒江第一灣、洗滌心靈的神秘獨龍江峽谷。
在貢山公路分局,當?shù)叵嚓P領導安排了豐盛的午宴。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全體人員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此時,雨后已轉(zhuǎn)天晴,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條拱形的七彩光譜,喜迎工作隊的到來。彩虹是云南特色,也是獨龍族群眾崇尚的組合顏色。
這次重點考察的公路——獨龍江公路,是獨龍族群眾與外界聯(lián)系的唯一通道,肩負著獨龍江鄉(xiāng)“率先脫貧、全面小康”的歷史重任。公路全程約80公里,起點為普拉河口(省道S318 K117+000),止點為獨龍江鄉(xiāng)(省道S318 K196+820)。
獨龍江鄉(xiāng)位于貢山縣西部,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境內(nèi)獨龍江由北向南從中部穿境而過(其他河流都屬于獨龍江水系),江東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江西是海拔4000多米的擔當力卡山。
邊境小鎮(zhèn)獨龍江鄉(xiāng),號稱“西南秘境”,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千百年來,獨龍族群眾住茅草房,交通靠馬幫、過江靠溜索、出山靠“天梯”、照明靠松枝、取暖靠火塘。1999年,獨龍江公路通車了,這是為獨龍族修建的,是一條幸福路、一條感恩路、一條致富路。獨龍族從狩獵捕魚、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直接進入現(xiàn)代文明社會。
2018年,獨龍江鄉(xiāng)脫貧出列,成為貢山縣第一個出列的鄉(xiāng)鎮(zhèn),獨龍族整體脫貧。
4月20日,調(diào)研工作隊全部駛進獨龍江公路,穿越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開展深入細致的現(xiàn)場調(diào)研。
這條公路順谷沿江蜿蜒而建,穿梭于高黎貢山的懸崖峭壁間,行車路面狹窄,沿線彎多彎急,路險難行。滾石、塌方、泥石流、雪阻、雪崩等自然災害頻發(fā),公路時有中斷,水毀保通任務繁重。工作隊的任務,就是要為獨龍江公路的改造提升,開出可行性的藥方。
經(jīng)過幾天幾夜連續(xù)奮戰(zhàn),在完成了獨龍江公路初步改造提升方案后,各小分隊先后分別撤離貢山返昆明。
文化小分隊決定不原路折返瀘水,而是走貢山到德欽的德貢公路,經(jīng)德欽、香格里拉、麗江、大理返昆明,也就是把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的幾個節(jié)點都考察一下。
貢山、德欽兩地之間,僅僅相隔一座美麗的雪山——孔雀山。在德貢公路通車前,德欽人如果要到貢山,須從香格里拉、麗江、大理、瀘水、福貢等地繞行,全程約1000公里,而今這千里之遙的路途變成了不到100公里的近路。這條連接怒江與瀾滄江的彩帶公里,必將成為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上的明珠。
4月26日上午11時許,文化小分隊開始從貢山縣城出發(fā)。
由于怒江美麗公路正在緊張施工,車隊只能經(jīng)一座很窄的人馬吊橋渡江(怒江)。進吊橋處,是一段S型斜下坡窄路,且吊橋立柱的寬度只能容小車收起后視鏡才能通過。筆者所駕“路虎神行者2”,其收后視鏡的操作要兩個按鈕同時下壓(不像其他車型只需按一個按鈕),匆忙中尋找按鈕而分散了注意力,造成車頭角度沒擺正而不能駛進吊橋。在掛R擋倒車時,這輛車還自動前滑幾公分抵到立柱,前保險杠因此留下兩條細細的劃痕。
本是一個老革命、老司機,頭上也免不了驚出冷汗,心中瞬間冒出一絲不順的念頭。
德貢公路是一條盤山4級公路,有不少奇美的自然人文景觀。這條路也很艱險,沿途塌方、落石、滑坡時常發(fā)生,還好有驚無險,順利抵達海拔4000米的孔雀山埡口。此時,路兩邊都是積雪形成的擋墻,若有一輛大車在前面,根本無法完成超車。
這里是冰雪無人區(qū),翻過埡口就是德欽境內(nèi),此時是下午3點,不幸的事情還是發(fā)生。
前面有一輛大貨車陷進路基,經(jīng)過駕乘人員2小時的多方努力,終于爬出來越過了埡口,受阻車流得以緩慢前行,文化小分隊的兩輛車也順利隨著翻過了埡口。
可怕的是,又有一輛云南交投云嶺公司雇用的豪沃(HOWO)重卡,陷進深坑,阻斷前行之路,筆者所駕的小分隊第三輛車,正好處在這輛重卡之后。大家齊心合力,在車輪下挖雪土、填石頭,重卡又蹣跚前行了幾十米,眼看大功告成,離越過埡口只有10米,再次陷進深坑。這一次問題嚴重了,重卡的前橋已經(jīng)抵住堅硬的路基,右后輪空轉(zhuǎn)用不上力。大家使出渾身解數(shù),甚至幾十號人在后面推,先行過去的文化小分隊的越野車又倒回來在前面套繩子拉車,重卡依然紋絲不動。
時間已是晚上七點,地處高海拔的孔雀山埡口。眼看天色越來越暗,手機沒網(wǎng)沒信號,與外界失聯(lián)的人們,精疲力盡、束手無策,已沒有了欣賞日落雪山的心情。正所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好在來了巡視公路的保通人員,用對講機與養(yǎng)護指揮部聯(lián)系,請求救援。
施救機械要從孔雀山下的貢山趕到,至少需要一小時以上。這段時間,大家也沒閑著,全體受阻車輛統(tǒng)一行動,為施救機械讓出應急通道。
當聽到輪胎式裝載機碾壓路面的“突突”聲,被困的人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絕路逢生的喜悅洋溢臉上。
裝載機的大力神臂,硬是把被陷重卡推出了深坑。又經(jīng)過一小時的艱難施工,辟出了一條冰川路。路暢人和,再次詮釋了“只有橫斷的峽谷,沒有中斷的公路”的怒江公路精神。
翻過孔雀山埡口就是德欽境內(nèi),當?shù)竭_瀾滄江上的德貢公路大橋時,已是子夜。
德欽是著名的康巴藏區(qū),境內(nèi)有碧羅、云嶺兩大山脈,有瀾滄江、金沙江兩大河流。這里是美麗與奇跡、神奇與壯美、記憶與意義之地。
這里有直插藍天的神山——梅里雪山,雪山山頂積雪終年不化,晶瑩透亮、巍峨壯麗。
梅里雪山(主峰海拔6740米)、岡仁波齊(主峰海拔6656米)等并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屬相,比如梅里雪山屬羊,岡仁波齊屬馬。藏傳佛教中,轉(zhuǎn)神山一圈,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轉(zhuǎn)十圈,可以在五百輪回中免受下地獄之苦,轉(zhuǎn)一百零八圈即可今世成佛。
藏族人有這樣的習俗,在不同的屬相年都要朝拜特定的神山,羊年特地要轉(zhuǎn)山朝拜的就是梅里雪山。藏族地區(qū)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羊年轉(zhuǎn)一圈梅里雪山等于在平時轉(zhuǎn)13圈。2015那一年,羊年,梅里雪山成百上千的藏族人,牽羊扶拐、口念佛經(jīng)、繞山焚香朝拜的場面,展現(xiàn)出藏族對神山的敬畏,對自然的敬畏,一步一叩首的“磕長頭”,只為遇見梅里。
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也把“梅里雪山轉(zhuǎn)山朝拜”當作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都轉(zhuǎn)2到3圈,一圈為自己,其它幾圈為家人或朋友,也有人花錢請當?shù)夭孛翊娌荒軄淼挠H人轉(zhuǎn)山。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云南省第一高峰。
卡瓦格博的高聳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無數(shù)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卡瓦格博至今仍是人類未能征服的“處女峰”。
德欽的飛來寺,正對卡瓦格博峰,是觀看梅里雪山的絕佳位置。飛來寺的建筑頗具特色,像海潮一樣波濤起伏。飛來寺有一個傳奇故事:建寺時,選址在兩公里以外的地方,到破土動工時,柱梁等主要建筑材料不翼而飛。找到現(xiàn)址時,發(fā)現(xiàn)柱梁已按規(guī)格豎好,于是遵照神意把寺建于現(xiàn)址,并因柱梁飛來自立,稱為“飛來寺”。在這里,我們也只是路過,并沒有進去。
4月27日早上,文化小分隊離開德欽縣城,沿國道G214西景線南下。路況很好,但車有毛病。
所駕“路虎神行者2”,此時方向盤異常笨重,經(jīng)維修店升空檢查,說是方向機的發(fā)卡損壞,但缺配件無法修復,藏區(qū)修車師傅叮囑只能低速行駛。這之后,“路虎”換由同事駕駛。
從德欽縣城出來,在行駛路上,隔著車窗一看,一排雪山,山腰繚繞的白云,恰似一塊美麗面紗,將雪山籠罩著幾分神秘。壯哉,梅里雪山。
德欽距香格里拉約160公里,所經(jīng)國道G214,正好穿越云嶺山脈的白馬雪山(也稱白茫雪山)。1988年,白馬雪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歸屬梅里雪山國家公園白馬雪山片區(qū)。白馬雪山核心景點均在公路沿線,公路邊設有觀景臺,可邊走邊停邊賞。
出德欽縣城約80公里的公路旁,就是金沙江大灣觀景臺。金沙江大灣片區(qū),包括茶馬古道重鎮(zhèn)奔子欄,是梅里雪山國家公園滇藏生態(tài)文化走廊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河段,因盛產(chǎn)金沙而得名。經(jīng)過數(shù)百萬年的河流侵蝕,形成了高山間的V形大峽谷。在德欽縣奔子欄鎮(zhèn)與四川甘孜州得榮縣子庚鄉(xiāng)交界處,金沙江在峽谷中轉(zhuǎn)了一個標準的倒Ω形拐彎,被稱為“金沙江大灣”。
同事花20元幫購了一張門票,進入觀景臺俯瞰,用手機拍了下面這張優(yōu)美的照片。
奔子欄鎮(zhèn)地處金沙江西岸,區(qū)位獨特,奔子欄以上的金沙江怒濤滾滾、洶涌奔流,而奔子欄以下江面則豁然開闊、江水平靜。奔子欄渡口為滇藏“茶馬古道”上有名的古渡口,也是“茶馬古道”由滇西北進入西藏或四川的咽喉之地。
在奔子欄有一座鐵索橋,橫跨川滇兩省,越過金沙江。鐵索橋取名“伏龍橋”,主要是為了紀念1936年率紅二方面軍途經(jīng)此地的賀龍元帥。如今,在鐵索橋幾十米的下游,已修建了橫跨金沙江的公路橋,也是叫“伏龍橋”。
沿國道G214西景線繼續(xù)南下,進入原名叫中甸縣、現(xiàn)名香格里拉市境內(nèi)。香格里拉,是迪慶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
英國著名暢銷書作家詹姆斯·希爾頓(1990.9-1954.12),是“香格里拉”一詞的創(chuàng)始人。他從未到過遠在天邊的云南,但卻成為與云南干系近在咫尺的洋人。1933年,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恒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1996年10月,在云南尋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啟動了。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慶州府中甸縣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慶。2001年12月17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后改為香格里拉市)。
在香格里拉,有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群居——獨克宗古城。它是按照藏傳佛經(jīng)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
“香巴拉”是藏語的音譯,其意為“極樂園”,是佛教所說的神話世界,是藏傳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凈土即:“極樂世界”、“人間仙境”。
狄克宗古城,月光之城,依山而建,起伏不平,由歲月久遠的石頭就著自然地勢鋪成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在石板路上可以找到當年馬幫留下的信物。古城房屋全部木質(zhì)結構,但許多街巷小路里根本進不來消防車,2014年初的一場大火,古城幾乎全部燒毀。若火災前沒去過這里,以后永遠也見不到了。重建后的古城,帶有太多的商業(yè)色彩。
現(xiàn)實中的香巴拉,被四川“搶注”。香巴拉鎮(zhèn)位于四川省,是甘孜州鄉(xiāng)城縣政府所在地,以前叫桑披鎮(zhèn),2005年更名,因為正處于“香格里拉生態(tài)旅游區(qū)”的核心地帶,所以更名為香巴拉鎮(zhèn)。
距香格里拉市區(qū)幾公里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湖泊,這就是著名的納帕海(在云南,所有湖泊都稱“海”)。
納帕海是高原季節(jié)性湖沼。夏末秋初,雨水頻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
若是在10月,秋風漸起,能看見成群的珍稀鳥類如期而至,在湖邊沼澤覓食、嬉戲。納帕海,被稱為橫斷山的鳥類“驛站”。
冬春季節(jié),納帕海湖面縮小,就變成大片的沼澤草甸——依拉草原,是云南最大的春季牧場。
納帕海與依拉草原其實是連成一體的,而依拉草原屬納帕海自然保護區(qū)。納帕海自然保護區(qū)氣候濕潤,牧草生長比同類地區(qū)快,每年5月,其他草原方吐嫩芽,而納帕海已是綠草茵茵。但我們經(jīng)過此地時,因為時間不對,并沒能夠欣賞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美景。
有人說,如果你只在香格里拉停留一天,那就去納帕海,不要去普達措了。
中午時分,從香格里拉城區(qū)的環(huán)城路繞行至迎賓大道路口,車隊停下來用餐。檢查車況時發(fā)現(xiàn),“路虎”的右前輪聯(lián)軸器滲油,聯(lián)系售后得知,在滇西也只有大理才有4S店。
香格里拉與麗江兩城相距約180公里。不用下車,沿途隨處能看見哈巴雪山的英姿。
哈巴雪山,最高峰海拔5396米,山頂終年冰封雪凍。山勢上部較為平緩,下部則陡峭壁立。主峰挺拔孤傲,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王冠。“哈巴”為納西語,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與麗江境內(nèi)的玉龍雪山,隔虎跳峽相望。
再往前,就是香格里拉虎跳峽鎮(zhèn)。
虎跳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金沙江劈開哈巴、玉龍兩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峽谷。其兩岸雪峰高聳,礁石臥躺江中,激流勇進,波濤震天。
從虎跳峽鎮(zhèn)繼續(xù)前行20多公里,有一座橫跨金沙江的橋,叫松園橋,橋西是香格里拉,橋東是麗江。在橋東頭的門坊立柱上,刻著“草原未盡送別意,雪山猶存挽留情”的對聯(lián),默默祝福大家一路平安。再見迪慶,再見香格里拉。
迪慶州是深度貧困地區(qū),交通、文化、旅游的融合,促進了迪慶藏區(qū)的高質(zhì)量跨越式發(fā)展。在前幾天的4月30日,云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迪慶州的香格里拉市和德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過松園橋,就進入麗江管轄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成名很早,是一處能讓你愿意住一段時間的地方,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旅游線路和知名景區(qū)景點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在這里,有中國最南端的雪山——玉龍雪山,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麗江古城。這里還有長江第一灣、束河古鎮(zhèn)、拉市海(濕地公園、茶馬古道),每一處都是一種享受。
因為要趕到大理修車,麗江的美色無暇顧及。麗江距大理還有約200公里,我們從G214直接上大麗高速,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高速公路的最低限速)行駛。
途中,“路虎”的聯(lián)軸器滲油愈來愈嚴重,由于擔心機油漏完而抱死車輪,隨即與大理的專用拖車聯(lián)系,相約在大麗高速中段、一個叫“牛街”的收費站出口交接。
在“牛街”等待約一個半小時,拖車到達,已是下午近7點。拖車將“路虎”運至大理下關的4S店,我們換乘小分隊的另一輛車趕至大理。十天前,經(jīng)過大理,十天后,回到大理。夜色下的大理,風花雪月依舊。
唯美滇西,天生麗質(zhì)。
推進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愿我們的努力能綻放出絢麗光芒。盡管環(huán)線中的小環(huán)線——瑞麗和騰沖,兩個重要節(jié)點城市,還沒有時間考察,多少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希望。
二〇一九年五月四日星期六
二當家青年節(jié)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