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更好的理解團隊目標?
你可能聽過這句話:“人在一起,只是團伙,心在一起,才是團隊。” 要讓團隊的心在一起,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共同的目標,以及共同的愿景。
如果團隊剛開始沒有做到共同愿景和目標,那么就會出現第一小節所說的各自為政的問題。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分三步:澄清目標意義、參與制定目標、互相知曉目標。
1.澄清團隊目標背后的意義
如果你到上海,會發現在陸家嘴有一棟最高的樓叫上海中心,632米,是中國最高的建筑。不過這沒什么好說的,最重要的是,它設立了一面榮譽墻,把所有參與建設的4000多個人的名字都刻在了這棟高樓上,其中大部分是一線工人。如果你是這棟樓的建筑工人之一,想起自己的名字永遠刻在中國最高的建筑上,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你會不會覺得,比起認為自己就是在“搬磚“,就是要在某年某月某日讓大樓竣工,自己的工作更有意義了呢?
所以,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接收到被布置的任務或目標,即便目標明確,執行起來也會缺乏動力。當我們清楚事情背后的意義,會對合作有更大的驅動力。
那么我們可以怎么幫助團隊的成員們更好地理解目標的意義呢?畢竟我們不是在造中國最高的建筑,聽起來沒有那么振奮人心。
我們可以從過去和未來兩個方向進行澄清,包括:
- 追溯過去目的的提問:我們做這件事情的出發點是什么?
- 以及展望未來效果的提問:這件事要達成的效果是什么?
比如你公司是一個公益組織,最近接到一個項目,是要制作一個和校園暴力有關的視頻。這時你作為項目牽頭人把這個項目組的團隊成員們組織起來,開了一個項目會議,說明了這個月的目標是把這個視頻制作完成。
這時,你可以針對過去向大家進行提問來澄清目的:“大家覺得,我們為什么要制作這個視頻呢?是希望解決什么問題呢?跟我們的工作有什么關系呢?”
在得到大家的回應之后,如果出現偏差就可以進行糾正,比如:“因為最近校園霸凌頻發,但很多學校還沒有引起重視,缺乏這方面的防范管理經驗,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視頻,借助公眾的力量迫使學校行動起來。
緊接著再針對未來進行澄清:“那你們覺得,這個視頻應該要達成
什么樣的效果呢?”
通過在會議上對目標兩個方向的澄清,可以讓團隊的成員更清楚
這個目標背后的意義,知道這個目標具體要如何去實現。總而言
之就是,不斷澄清和糾正 "為什么"。
2.讓大家共同參與到制定目標的過程當中
當大家都清楚目標背后的意義了,就能夠很好地進行合作了嗎?
可能還是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達成意義的方式有很多,每個人
的理解不同,所以需要就具體的目標達成一致。
不知道你有沒有買過宜家的家具,比如說衣帽架:當你按照說明
書的指示,把衣帽架的各個部件用簡單的螺絲組裝起來之后,往
往會對這個架子有一種特別的喜愛。在行為經濟學中,就被稱作"
宜家效應"。它是指我們往一樣東西上投入越多的勞動或情感,就
越容易高估這樣東西的價值。
所以,讓大家共同參與到制定目標的過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讓大
家朝著同一個目標使力。當一個人參與到目標的制定中,他會認
為這個目標很合理,而且會更愿意去完成這個目標。
那具體可以怎么做呢?
你組織一場會議,并且在會議中進行提問邀請大家提建議然后逐步進行目標的分解。在過程中,可以從三個方面向大家提問,包括問題、策略、行動這3個方面:
- 1)問題是什么。
也就是我們為了達成目的,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比如說,我們的目的是讓學校重視校園暴力問題,并采取行動。
那么,目前在這方面的問題是什么,學校為什么沒有重視起來?
比如說,可能是被欺負的孩子沒有發聲,所以學校不知道事情的
嚴重程度。
- 2)策略是什么。
根據前面得出的問題,同事之間可以頭腦風暴給出自己的方案。這里你可以借鑒谷歌公司的"8分鐘暢想"腦暴法,方法很簡單,就是給所有人8分鐘時間自己默想,并在便簽紙寫出盡量多的辦法,不求嚴謹、以量取勝,每個人最好貢獻10個想法。時間結束之后,大家把自己的便簽紙貼在白板上,然后從“想做"、“做得到”、“有價值”三個方面來打分,篩選出大家達成共識的策略辦法。
比如上面提到學校不知道暴力的嚴重程度,討論出來其中一個策
略是,進行問卷調研,用數據來說明問題,還有一個策略是,讓
被欺負最嚴重的孩子出來發聲和控訴被欺負的場景,但后者可能
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所以團隊很多人不想做。
- 3)行動是什么。
經過前面的步驟,團隊成員已經把路徑勾勒出來了,接下來需要進一步拆分,把這個計劃細分成幾個部分,成員自己認領。比如設計調研問卷并進行數據分析,設計視頻呈現形式,最終視頻制作等等。
換句話說,整個過程就等于把一個大目標,分成了幾個小目標,
由不同的人去完成。
3.讓大家互相知道彼此的短期目標
當你和大家明確了意義,制定了大目標并共同制定好了各自的目
標之后,這還不夠,還需要用到第三個方法:讓大家互相知道彼
此的目標。
當我們知道同事的目標時,就可以提供相關的信息和資源,幫助
對方實現目標,并且可以避免一些和對方目標沖突的事情。同時
公開自己的目標,有利于他人監督,如果自己完不成,會覺得
愧疚。
具體的公開方式可以根據團隊習慣來,可以通過共同協作的文檔
表格等等呈現,也可以在辦公室用白板來進行展示。
二、如何進行角色分工?
當我們明確了團隊的目標,就能夠很好地實現目標了嗎? 在很多情況下,還不夠。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其實還是依賴于其他人的。
比如,在產品推廣方案中,我分配的目標是讓每個老用戶幫我們帶2個新用戶進來,可是,這個目標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比如技術團隊、設計團隊、內容團隊等等。
所以,這時候需要我們明確每個人的角色分工。
想一想在項目團隊中,大家都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 比如有的人會監督項目的進度,保證事情如期完成;
- 有的人是負責執行某一個模塊的,解決執行中遇到的問題;
- 有的人資歷比較深,對這個項目有一定的經驗,在大家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向他咨詢;
- 完成項目有進展的時候,需要向上級匯報等等。
當我們想要自己項目的團隊成員能像這樣有序地進行分工, 可以通過RACI模型, 讓大家都找到自己的角色。
RACI是一個讓團隊內每個人員的責任變得更直觀的模型, 其中每個字母代表著一個角色。
- R(Responsible) 誰負責, 也就是負責執行和協調整個任務的角色, 具體負責操控項目、解決問題。
- A(Accountable) 誰批準, 也就是對任務負全責、對進度進行監督的角色, 任務的進行需要經過他的批準。
- c(Consulted) 咨詢誰, 在任務實施的一開始或者過程中, 提供指導意見的人。
- I(Informed) 告知誰, 當任務完成時需要被通知結果的人員。
這個模型并不難理解,但是卻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合作過程中的障礙。
比如上面提到的老用戶帶新用戶的方案,
- 這件事情我作為運營經理, 是R(Responsible) 的角色, 我會整體協調這個項目;
- 運營總監是A(Accountable) 的角色, 也就是我的方案需要他的認可、定期需要跟他更新進度等等;
- 在過程中, 需要咨詢技術團隊要數據、咨詢內容團隊關于宣傳中的文案等等, 他們需要知道自己是C(Consulted) 角色;
- 最后,整個方案的進展和成功失敗與否還需要告訴產品團隊,這樣他們對用戶可以更加了解,以及未來可能考慮將這些有效的運營手段進行產品化, 所以他們需要知道自己是!Informed) 角色。
所以, 在事情的一開始如果定義清楚RACI的各個角色, 就不會出現溝通不暢、無人負責等等情況了, 同時, 你還可以用RACI來發現問題,比如我之前做咨詢的時候,會用類似方法來幫企業澄清他們的部門和崗位職責。
有時候你會發現,同一件事情,會沒有R,也就是所有人都等著別人去做,自己被告知或者大量提建議,這種情況往往導致事情無法推進;
還有的時候,A很多,搞得R的人特別累,每天跟這個匯報跟那個匯報;
還有一些,C特別多,總是各方的意見飛過來,搞得應接不暇。這些都會有問題,所以如果你的公司也有執行力方面的問題, 或許可以把主要職責拿出來, 用RACI的方式分解一下,可能就知道問題所在了。
好,總結一下,這一節通過學習澄清目標意義、參與制定目標、互相知曉目標這三個方法,來幫助我們團隊的成員們更理解團隊的目標, 再利用RACI模型,讓團隊成員之間有更清晰的角色分工讓團隊的力往一處使,但是大家都清晰了目標和職責,是不是就可以呢? 實際上還需要不斷提升同事共同完成任務的動力。要怎么做呢? 我們下一節見!
<<<圈外商科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