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節虛造,無例對照;如有雷同,其樂融融。】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進學解》
? ? ? ? 望著北上地鐵的車廂,韓愈摘下口罩朝著鐵軌啐了一口。18:07AM,昨日這班北上的地鐵才能進站,今天應該是提速了。韓愈沒有抱怨,安靜的站在等候區,月臺上的指示牌安靜的陪著他。生命苦短,屬于自己的三分鐘彌足珍貴,之后的下一班地鐵會把他抽離到不能自處。
? ? ? ? 韓愈不愿意在不能自處的通勤上多花一分鐘。
? ? ? 公司班車17:40AM發車。如果路況通暢,18:05AM會停靠地鐵站。停靠前的三分鐘,韓愈會在離車門最近的座位上解開安全帶,戴好口罩,手機放進外套的左口袋換出地鐵卡。不出意外他會第一個下車,大步流星的小跑進站,過安檢,刷卡進機匣,上月臺,幸運的趕上18:07AM的北上地鐵。18:19AM地鐵到達第五站的換乘點,韓愈換乘一輛西行的地鐵,間隔53秒。換乘前的三分鐘,韓愈會在一段特定的車廂,通過詢問擋在前面的人“換乘點下車嗎?”將自己挪到車門的位置。這段特定的車廂正對換乘點的扶梯,如果他能第一個上扶梯一路小跑進西行的月臺,53秒內將實現換乘的無縫對接。如果一切順利,韓愈會在18:28AM走出西行的終點站,那里總會有一輛公共自行車安靜的等著他,他就能18:35AM到家,那里總會有王語嫣安靜的等著他。
? ? ? 顯然,公司班車的停靠時間和兩班地鐵的到站時間,這兩個疊加的時間直接關系到韓愈在18:35 AM能否到家。在韓愈看來,“時間+地點+人物”三個變量定義著不同的空間,每一個變量變化都在賦予著不同的空間意義。如果人生可以被三個變量定義,韓愈會選擇只爭朝夕,盡管狗日的人生只是空間的存在,其實并沒有什么狗屁意義,“既來之,則安之”對不再年少的韓愈來說越像是啟示錄的課題。? ? ? ? ?
? ? ? 下班車后,韓愈通常會尋找地鐵進站的聲音。除了聽到地鐵進站的聲音外,他還要判斷進站地鐵的方向,刷卡過機匣后,連接月臺的是上行扶梯和87級的臺階。如果有一撥人潮從87級的臺階瀉下,進站的是南下的地鐵,而不是北上的地鐵。如果公司班車的停靠時間非常尷尬,扶梯人多上行緩慢,韓愈發覺是北上的地鐵進站就會一口氣跑上月臺。世事無常,正態分布的可能性意味著不是他每次都能趕上。每每望著北上地鐵的車廂,韓愈通常摘下口罩朝著鐵軌啐上一口,沒有抱怨。
? ? ? 畢竟,抱怨和人生一樣并沒有什么狗屁意義。啐上一口,屬于自己的三分鐘才有意義。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