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飯后,我和先生去逛超市,采買這周的的菜。疫情的原因,政府發放消費券,我和先生運氣不佳,只搶到了滿100-30的券。
如果去購置不需要的東西,那就不是省了30元,而是浪費了70元。本著這個原則,我和先生決定去買菜,畢竟菜每日三餐都是需要的。
吃完晚飯,我和先生騎著小毛驢去了超市,消費券不是每個超市都可以用,而是指定的超市,超市離家里有4公里左右。
為什么晚上去超市買菜?一是工作日只有晚上有時間,二是大超市晚上的蔬菜會打些折扣。
來到超市,我們先去到折扣區買了些愛吃葉子菜,然后去葷菜區搭配了些葷菜。回到家盤點一下,我們一共買了20個菜,葷菜有魷魚須、雞翅尖、豬肉、火腿腸等,素菜有芹菜、黃瓜、千張、胡蘿卜、洋蔥、西紅柿、土豆等,原價100.51元,券后70.51元。
買的最貴的是魷魚,17.8元一斤,但是我們去的晚,打6折,然后加上滿減券,折算下來7.5元一斤。
黃瓜便宜,1.58元一斤,我們買了8根,可以做涼拌黃瓜,可以炒火腿腸和雞蛋,媽媽還喜歡生吃。我和先生開玩笑說,媽媽愛吃黃瓜,這次估計要吃到吐了。
這些菜,再搭配冰箱里還剩下的牛肉、臘肉、半邊鴨子,一個禮拜的伙食算是齊全了。
身為90后,可能很多人喜歡吃著外賣追著劇,可能有些人已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可能有些人做著月光族。
但我知道自己,平凡而普通,收入除去房貸、車貸,剛剛夠維持生計。薪資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直上不去。那么開源節流就必須并進。
我和先生說,我們不怨天,不尤人,在平凡的生活里,過好自己。比起別人,至少我們還有一份工作,沒有失業。
昨天吃晚飯早,媽媽帶娃,先生加班。我則去買了餛飩皮和五花肉,21元的原材料包了150多個餛飩。放在冰箱里,留著做早餐。
買完菜回來,當我把戰利品發到姐妹群里的時候,她們沒說話。我們幾個雖然感情不錯,但消費觀念各有不同。可以說每個人都可以做90后的典型代表之一,我呢,就是那個最不像90后的90后。
分享幾點一周買一次菜的好處吧
?一周買一次,可以節約很多時間,避免每天都要去菜市場和超市的麻煩;
?擺脫買菜小糾結,日常菜什么都拿一些,就可以妥妥的避免選擇困難;
?一次性采買品類豐富,營養均衡
?冰箱里菜多,搭配起來不簡單;
當然,節約不是目的,過得開心、內心舒適才是目標。在龍蝦季不計成本給家人安排幾斤龍蝦,實現龍蝦自由。
不想做飯,那就煮碗面條應付一頓,但也不能太應付,做飯是有靈魂的呢。
實在懶了不想做飯,或者在外面玩,不方便回來做飯,那就適當的小資一下。
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雖然我遭受過來自爸爸的暴擊,說為什么其他大學生那么能掙,我卻掙不到大錢。雖然我也曾在深夜里emo,覺得自己挺失敗的,沒有實現財富自由、車厘子自由甚至沒有實現外賣自由。
但是,現在的我并沒有辜負生活,也希望生活終不負我。
30歲的我,過上了大多數90后都“瞧不上”的生活,我卻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