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伊嘉
好友打電話問我是否知道大學期間我們時常光顧的小店要關門了,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樣的我,自然是不知道了。
仍然有點難以置信,陪了我將近四年的小店,生意越來越紅火,怎么會關門呢……
那是一家名為私語的DIY手工店,可以根據店鋪里的庫存確定自己要DIY的作品,如若沒有符合條件的可以告知老板,等到下次去的時候肯定會有所收獲。
闖入“私語”是件很偶然的事,它坐落在街道的拐角處,是個安靜的小角落,那天和朋友注意到它完全是正好趕上開業,看到門口裝扮還算滿意,我們懷著開業蹭優惠的小心思走進了店里,走進店里,有不同于外面熱鬧的安靜,盡管是開業第一天也有各種各樣的優惠活動,可并沒有吸引多少人掏腰包,主要在于價格,這里要比買成品貴上兩成,還要自己親自動手,想想實在是太不劃算了。而我秉承著對勞動的尊重,懷著大家出來混都不容易的心理,第一次做了屬于我們的DIY作品,一對憨態可掬的小浣熊。
老板說開業難得遇到像我們這樣爽快的客人,贈送了會員卡,其中的條條點點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們也欣然接受。
臨走在心愿墻上我們留下了顧客中的頭兩張便條,學習上力爭上游上不去,這回可算擠進了前三名。
時常光顧,和老板也就熟絡起來,對老板及他的店也有了些許的了解,他與我們是校友,數學系,本碩不挪窩,資深老學長,女友是同校的日語系學姐,大四,不過我沒有目睹過學姐的芳容,只知道店名是他冥思苦想一周才想出來的:日語中私是我的意思,而女友的名字中有一個語字,遂取名為私の語,為了簡單便作“私語”。女友常說他是個沒有情調的人,從來沒有給過獨一無二的驚喜。她想要他給的都是與眾不同的,而他覺得這樣一家店,就是對她最好的回應。只有每個人親手做出來的東西才是獨一無二的,盡管材料相同,但是做者心情不同,贈與的對象不同,手上做出來的也將會是不同的成品,從這里走出去的禮物,都是不可復制的。
從發現這家小店,我就喜歡上那里的環境,安靜、愜意,店里的音樂從來都是舒緩輕柔的純音樂,沒有動次打次的吵鬧,沒有人群的喧囂,每個人都專注著手中的作品,我們在贈與禮物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沉靜。在這里,我也親手做出很多禮物,閨蜜的生日禮物,老師的教師節禮物,媽媽的母親節禮物,室友的畢業禮物……而每完成一件,我都會鄭重其事的在心愿墻上留言,讓它幫我做個見證。
老板早我們一年畢業,由于女友晚一年畢業,所以畢業的時候他選擇了全心經營小店,我畢業時,請了老板與女友吃了最后的晚餐,感謝將近四年間小店給我的驚喜,給我難忘的回憶,而他們也表達了對這幾年我們時常光顧的感謝,回去的時候,我重返小店,和他們一起,以心愿墻為背景,一本正經的合了影。
畢業兩年,我只在剛畢業時的圣誕節去過一次,和我同時畢業的老板娘決定夫唱婦隨,兩人一起將小店經營的有聲有色,圣誕節那天,他們忙的不可開交,好不容易得了空,趕緊拿出早就給我準備的禮物,雖然他們并不確定我回不回來。老板打趣道:“你放心收下,免費,就算是對老朋友的一點小心意。”那是用很細很細的竹條編制的一對蕩秋千的小情侶,我說你們這是赤裸裸的對單身狗的嘲笑么,不過這把狗糧我吃了。他們說這是最得意的作品,也就是你免費獲得,別人出錢我們還不賣呢,你知道我們是怎么弄的么,忙里偷閑,晚上打烊后我們就琢磨著這事,將禮物拿在手上,這一對笑瞇瞇的可人兒,我仿佛看到深夜燈光下,他們齊心協力的樣子,看著手中的他們快樂的蕩秋千,兩人相視一笑。
回來后,我繼續日復一日的工作,沒了上學時的閑情逸致,每逢要送禮物,也直接網購或者店鋪選成品,在小店里旁若無人地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朋友約我回去看看,我因工作抽不開身,她只身前往。
朋友給我發了好多店里的照片,還有一張讓人略感傷感的通知單,是小店的停業通知。這一年多里,心愿墻上我們的便條,早就被后來者掩蓋,有些已經丟失了,朋友說本打算找到我們的便條,做個紀念,真遺憾。
聽朋友說老板要回去結婚了,和他的語,家人不同意他們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安家,商量過后,兩人決定遵從家人的建議,回老家發展,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因為小店的關閉,朋友傷感的好多天,感慨著我們以后再也不能回到熟悉的地方,拿什么重走青春路;然而我卻沒有一丁點的悲傷,人活一世,不管是身邊的人還是物,都會走一波來一波,縱然留不住,何不瀟灑順其自然,雖然名為私語的小店不見了,但是它給我們的是獨家的記憶,我們可以驕傲的對身邊的人說,想當年在“私語”如何如何,還可以隨心情將它描述成一個神奇的地方,而聽者唯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我不知道他們的夫妻店會不會在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張,但是我知道就算舊址上駐過記不清多少的新店家,在我大學四年間,有一家不浮夸不特別引人注目的名為私語的小店,傾聽了我的私語,傳遞了我的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