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我就想活出意義,這個意義不是外界給的,是我自己創造的。”????
少翻翻新聞,新聞看多了,我們很容易抑郁,因為它集結了世間的丑陋。這不是新聞網站能夠決定的,趨利避害的本性讓丑惡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它們只是被動地迎合了我們的需要。可放下手機,出門轉轉,你會發現真實的生活也處處藏著溫馨。
多看看歷史,透過歷史我們能認清生活的真相。不至于在遇到社會不公,一條路走不通時,對生活喪失信心,看不到希望。我們渴望公平,但公平從來都是相對的,而且路也從不止一條。
有時候,不知你有沒有和我同樣的感受,現實到底沒有那么不堪,為何我們都要假裝著看不見,說著言不由衷地話,虛偽地活著?
這種虛偽深深地印在教育的骨子上,以至于我們在課堂上和生活中采取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課堂上我們一個個裝作圣人,宣揚正義鞭笞丑惡。才下課,面對丑陋,我們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我們都喜歡真實,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可一旦關于考試,寫在書面上的東西,我們一致認為應該寫好話,即使是假的,可虛假又是我們批判的。
雖然我們滿口的仁義道德,但與其大家一起假裝著唱戲,讓自己都覺得反胃。我們可以揭下那層虛偽的面紗,一起來說說真話嗎?
我們見多識廣,說一套做一套,彼此心照不宣,可孩子還小。一旦他們真信了字面上的那一套,開始跟現實較真,最后撞得頭破血流,絕望求死時,再去嘆息又未免太晚。
人間本就不是天堂,又何必要去教孩子當個圣人。
其實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道德上的好人與壞人,只有生活在現實中的聰明人與傻子。很多時候違背道德讓我們覺得不適,這表明身體很多時候比自己更清楚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人生的大多煩惱,是我們自以為是的聰明造成的。把別人都當成傻子,最后傻掉的只會是自己。
為了不顯得太自以為是,我只想說說我親身感受到的事實。
一、關于寫作
我現在喜歡寫作,也教過小孩子寫作。其實我們自己心里都明白,文字最重要的是真實,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技巧在其次。
可現狀是,我們著重于教授技巧,內容則要求孩子不要編的太假。是的,我們已經默認孩子作文里寫的都是假的,雖然改卷子的也都是人,都喜歡真實,也唯有真實的情感才能打動人,得高分。
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自以為很聰明,而孩子很笨,認為他們想不出什么東西,所以我們把一切承包了。
我們告訴孩子怎么寫,甚至告訴他們寫什么,他們只需要記住復述就好了。所以考試作文一直是上課老師與閱卷老師之間博弈的產物,孩子也理所當然成了犧牲品。
從小學到高中,我學了12年語文,可600字的高考作文仍讓我為難。畢業才兩年,我看了上百本書,寫作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孩子的寫作問題根源在于閱讀量的問題,與其花錢請老師培訓,不如花時間多陪孩子閱讀。
二、關于性
談性色變,可怕的背后不是性本身,而是人們關于性的聯想。
魯迅先生曾說過:“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我們自以為小孩子和我們知道的一樣多,一樣聯想豐富。所以一提起性教育,人們就覺得是讓自己的孩子提前接觸我們心中的污穢想法,不接受也正常,可這是對性教育極大的誤解。
既然“性”這個詞已經被中國人豐富的想象力毀掉了,我覺得可以把“性教育”改名為“愛的教育”。性與愛息息相關,保護自己也即愛護身體,早戀等一些列問題也是正確看待愛的問題。可單單是改一個詞,我相信大家接受度會立馬提高。
改詞的力量經常被我們忽視,但商人卻用的很好,把廉價商品改說成打折促銷,買賣兩家都很開心。
再說說與之相關的黃色問題,普遍的做法就是禁止,家長禁止孩子,國家禁止家長。似乎一切與觀念不合的東西,人們第一反應就是禁止。
去除雜草最好的方法是種上莊稼,他們難道不知道嗎?
禁止的人當然知道,可這是最簡單,也是最符合大眾輿論的,歸根結底傻的是群眾。其實這還不對,應該說我們都知道,只是在一起裝傻,維護著那可憐的道德自尊。
如果我們從現實角度想想,就知道禁止是最傻的辦法,這就像治水時一味地加高堤防,只是埋下隱患。
我們拼命把社會的污濁擋在外面,閉口不談。而且盡量把孩子獨立的時間推遲,把孩子養成了巨嬰,二十八歲了仍談不上成年。可當孩子獨立面對社會的時候,總會接觸到這些。
你不談,也不讓老師談,怕對她們不合適,結果把機會留著,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來教導她們,真談不上是個明智的選擇。
不知不覺說了這么多,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可我想聊聊解決方法。假如我有了孩子怎么辦?
不用感到茫然失措,在他/她很小的時候,我也會努力保護,把一切的丑陋格擋在外。然后,在別人都忙著培訓,提前起跑的時候。我會帶著她/他玩游戲,體驗大自然。
接著,我會教她/他開始認字,帶著她/他讀繪本,認真回答她/他的問題。
最后,我會帶著她/他一起去書店挑書,教她/他閱讀。只要她/他學會了閱讀,我相信她/他自然會找到答案,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有偉大的學者思考過。此時我只需要當個朋友和她/他聊天,照顧她/他身體健康就行了。
看書是我覺得唯一重要,也唯一必要的事。如果你也贊同,只是苦于孩子不愛看書。那多問問愛看書的孩子家長,我的經驗是趣味第一,只要是被認可的書籍,孩子愛看什么讓他們自己選。
我大學之前是不看書的,最開始看書時只愛看國外經典小說,《基督山伯爵》是我的最愛,慢慢看多了,就喜歡上看書了,養成了看書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開始只是為了培養興趣,太急躁地揠苗助長,結果就像我們一樣,從學校畢業后再不碰書。
還給孩子真實的教育,虛偽地說教只會讓他們在現實中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