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子慧,95后研究僧,專注個人成長領域,這是第88篇原創文章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用獎勵來進行激勵的習慣,但如果長期把行為和獎勵關聯在一起,許多家長和教師也是這樣教育孩子。
然而用獎勵作為激勵,從長遠來看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在這里先不評價,但僅在短期來說也不一定能帶來積極結果
今天我在寫論文的時候無意中查到哈佛商學院心理學家,特瑞沙阿馬比爾做的一個有趣實驗:將100名兒童分成兩組,進行相同的創造游戲,第1組被告知給予獎勵,而第2組沒有,最后他們創造的作品,有三名經驗豐富的小學教師進行評分,評分結果耐人尋味,第1組,兒童的作品創造力遠遠低于第2組。
相似的實驗在200名成年人中進行展開,結果非常類似。
后來大量實驗表明,外界獎勵與內在動力之間成反比,也就是說,來自外界的期待及獎勵會扼殺內在動力
試想,如果我們做a是為了得到b,而明明最重要的是做好a,卻因為更誘人的獎勵幣的存在而削弱了對a的熱情,今天把真正重要的a作為獲得獎勵幣的工具
這算不算是一種舍本逐末
我想,更好的做法也許是盡可能擴大對a的重要性認知
比如我最近在寫論文,因為不止一篇,所以我給自己設置了凡寫完一篇論文,請自己吃一頓垂涎已久的大餐作為獎勵
然而現在我開始思考寫論文本身對我的重要性,并把它們列出來,加深對這種重要性的認同和自我提醒,這是畢業的必經之路,這是提高我學術水平的,仲要訓練,這是磨練心性訓練思維的好方法等等
隨著認知的改變,我察覺到自己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面對同樣任務的積極性明顯比之前高漲了許多
感恩在茫茫信息流中,遇到這樣一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