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欣所向之
1
這兩天,中興程序員墜樓事件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一起悲劇的發生揭開了精英階層的難言之隱:看似風光的生活表象下,是難以承受的生存之重。
逝者已逝,我們都是旁觀者,無權置喙,唯愿安寧。
但這件事情醞釀出來的擔憂卻是這個時代很多人的無奈:中年危機、職業天花板、家庭責任、個人發展。
由此衍生的現代通病則是:無法驅趕的迷茫、克服不了的焦慮和不知如何排解的壓力。
這不是某一代人的問題,這是每個正值青春、正值盛年的成年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在技術超前發達的現代,這些問題的程度愈深、愈重、愈難以解決。
當外界擠壓與內心需求相互博弈時,我們的行為和內心也許是分裂的,而分裂會帶來痛苦。
矛盾的來源無非是不一致:愛情不同步會散,人與社會不同步會掉隊,自己與自己不同步,會迷茫,會無所適從。
社會變化飛快,在這樣一年一光景的高速疾馳之下,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都被無限放大,在這樣的“真相大白”里,我們每個人又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內心的安寧與生活的從容?
2
有的時候,也會跟父母聊天,說一說將來的發展和規劃。
看著現在一日千里的房價,父母感嘆,當年城鎮房子兩萬塊錢一層都沒買,現在卻是再也買不起了。
失望,無奈,卻又不得不接受。
看著這個時代發展迅速,太多人一夜暴富或者揚眉吐氣,于是許多父母也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全家集中火力也要在城市買房安家,這是年輕人的生存裝備,也是老一輩未抓住的夢想。
誰都曾年輕過,誰都曾有過夢想!
高中畢業那年,同學給我的生日卡片上寫著:奔二的路上又多了一個你啦。
讀完大學,參加工作,一下子從奔二跳到奔三了。奔二的時候,我們說的是愛情、大學、夢想、茍富貴勿相忘。奔三的時候,我們說的是婚姻、工作、生活、一個人也能活成一支隊伍。
我們一直很努力不是嗎,青春年少用功讀書,初入社會用力成長,人到中年不依不饒。
可是,這些就夠了嗎?
一場意外隨時會讓自己全線崩潰,一場風波隨時讓事業推倒重來,一場大浪就讓人迷失方向,一場禍事就讓人無處可逃。
這些不過是說明了兩個問題:
1、太多人缺乏生活的安全感,
2、卻又沒有抵御風險的能力。
3
以前婚姻是愛情的守護墻,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愿結婚;以前做一份工作能做到老,現在一份工作越老越危機四伏;以前打一片天下就能吃一輩子,現在即使打下了,也得想方設法守住才行。
這一切,揭示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勞永逸的事情。
談一場戀愛就一生一世似乎不可多得,做一份工作越老越吃香也不多見,打一次江山就坐吃山空也不可行了。
因為,這世界唯一顛撲不破的一個規則就是:變化。
這份變化,是外界高樓大廈在變,是內心思想追求在變,是生活面貌在變,是周遭環境在變。
倘若自己不變,只想著過著眼前安穩,長待舒適區,守一隅溫柔鄉,在俗世的紅塵里抱著出世的心態,那么,在巨大變化下,長此以往,必將被無情地拋棄。
我們不必整日打雞血熱血沸騰,但一定不能一直無所謂老氣橫秋。
沒有人能承擔你的一生,那是太重的重量。同樣,也沒有人能拋棄你的一生,那是只有自己才有的權利。
4
偶爾,我也會想,什么時候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照顧父母,過上自己想要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后來,我發現除了想,短期內這些目標和期待并不能有實質性的改變。這種宏大的人生意義遠不是幾個夜晚不眠,幾杯酒下肚就想得明白的,所以,再往后,我連想都不想了。
唯一靠譜的事就是:改變自己,尋求從內而外的突破。
《王牌特工》里,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這句話來自海明威:優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和別人做無謂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和自己較量,你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豐盈。
20歲到35歲,應該是人生命中最好的時候。精力、身體、斗志、激情都在這個年紀里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在這個人生的上半場,可能會拼出身,拼學歷,拼容貌,甚至拼運氣。
但,人生的后半場,你能拼的只有自己的東西:能力、眼界、資源、人脈、智慧、涵養、家庭、子女。
沒有人可以一勞永逸,也沒有人會一輸到底。
一勞永逸的事情是要幾代人的積累才可以創造,才可以蔭庇后人。
沒能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不能做某二代,只能做創一代:創造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抓住青春大好的十幾年,上下求索,練就一身可出世可入世的功夫,將來,若風浪來襲,你才既可以選擇迎難而上,還是激流勇退。
五月天曾有一句歌詞:生活的每一場仗,都仰賴槍與糧。這世界一直在變化,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可言,所以最好的態度便是,面對變數,不懼不慌,不卑不亢,見招拆招,能屈能伸。
畢竟,活著才有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