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33屆楚才杯(小學四年級)作文題之一是:————(一種小動物)上網記。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則是:選擇兩到三個關鍵詞,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
一個是小學四年級的作文競賽題,一個是高考作文題,雖然針對的考生群體不同,但卻考察了同一種作文技巧——換位觀察法。
事物是客觀的,觀察者是主觀的,從不同的主觀角度去觀察,同樣的事物就會產生不同的解讀。
基于這一點,作文教學中,經驗豐富的老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轉化視角,發現事物的多樣性,進而通過不同視角對比呈現,從而寫出有新意的作文。
就說上網吧,在今天已經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事了。用家里/網吧的電腦上網,用手機/爸爸的手機上網,用平板上網(這是上網的途徑),上網聊微信,上網查資料,上網追影視劇(這是上網的內容),上網時間長了眼睛疼,爸爸網上斗地主被媽媽罵了,我上網看電影入迷忘了吃飯(這是上網的結果)。
上面展開了這么多可以行文的切入點,但這些都是從我(孩子)的上網體驗出發的。
如果把我換成爺爺呢?70歲的老爺爺又是怎么上網的呢?他有怎樣的網上體驗呢?
這就是換位了。
再進一步,把人換成動物,就是今年的楚才作文題——某某動物上網記。
比如說這里的小動物是青蛙。
從青蛙的視角看,屏幕上躍動的字符就是一頓美餐啊。但是,看得見,吃不到,所以上網對青蛙寶寶來說是一種酷刑。
喏,這就是換位后的一個文章切入點。
今年的高考作文,從題面上理解,是要給外國青年介紹中國。怎么介紹?這就是隱藏的考察點:外國青年是怎么看中國的。
就說中國近五年的成就,比如移動支付的普及和共享經濟的繁榮,比如高鐵的成就。在我們的青年眼里,是某種程度上司空見慣。但放在外國青年眼里,就是震驚和羨慕了。
再比如中國的名山大川,長城故宮,與我中國的青年,油然而生自豪感,而在外國青年眼里,就純是異域之美景、風情了。
成就當然比景物更有新意,但這里討論的重點是換位。就像廣州日報一篇評論員文章所說的那樣:換一雙外國人的眼睛,才能看清當下飛速前進中的中國。
最后,與大家分享一篇,不是高考作文,卻肯定可以拿滿分的文章——來自廣州日報的評論員文章《換一雙眼睛看飛速前進中的中國》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怎么樣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實際上,不少中國人是從外國留學生的口中才第一次發現,原來中國人其實“很會玩”。自己習以為常的一些東西,在外國人看來竟然是那么的“偉大”,比如,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等等。
這不禁讓人想起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印刷術。“四大發明”之所以具有如今的歷史地位并被全世界認可,是因為這些發明不止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更改變了世界歷史。比如沒有指南針,發現美洲、環球航行的航海創舉可能還得推遲;沒有造紙術和印刷術,歐洲的宗教改革、文化普及還得以昂貴的羊皮卷作為信息載體。
回頭看今天中國的新鮮事物,當然與“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但未來,這些新生事物的前景同樣不可限量。比如支付寶的出現,短短幾年內已經讓中國成為全世界“無現金生活”最方便的國家,連很多從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回國的朋友都感慨,“連買菜都能用支付寶,中國真是太先進了”;還有高鐵,代表著中國制造的升級,創造了一種既高效又相對廉價的快速交通方式,對未來全世界的城際交通、跨國交通大有借鑒意義;還有電商和共享單車,雖然這些理念也許并非中國人提出,但其實踐在中國得到了最快的完善發展。阿里巴巴打入美國市場,共享單車進軍新加坡,都說明了這些“中國制造”具有全球意義。
“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處一種環境中久了,往往會把身邊的事物當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存在。但在日益現代化、國際化的中國,要對我們的社會和時代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有時候還得換換視角,從更寬廣的世界尺度上去重新審視。在這一宏觀視野下,國人既不必盲目驕傲,要看到與發達國家還有這樣那樣的差距;更用不著妄自菲薄,對自身的巨大進步視而不見。
換一雙“外國人的眼睛”,才能看清當下飛速前進中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