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九變篇里面提到的內容。古代看是將有五危,如今來看是管理者有五危,或者可以理解為說是五種性格弱點。
原文是〖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可以理解為五點
?一日必死可殺。即一門心思往前死拼硬打,只知道逞血氣之勇,而缺乏謀略和靈活性,就很容易被人下套誘殺。《黃石公三略》有云,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顧其死。愚者不顧其死,這種將領是最愚蠢。
?二日必生可虜。必死不行,必生也不行。戰場上貪生怕死,就很可能被俘虜,仗還沒開打,主將嚇破膽子,全軍潰敗。上升到更高維度,一個國家,人民如果懼怕任何犧牲,也是很容易被人長期殖民。就算形式上獨立了,其實還在仰人鼻息。義和團經常被人嘲笑反智,但正是義和團讓當時西方列強放棄了直接殖民中國的玩法,轉而繼續支持清政府搞間接統治,中國才沒有走向徹底的分裂。類似的例子還有,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自身的框架一定要強勢,一定要穩。你越不想得罪所有人,就越容易被欺負。
?三日忿速可侮。忿是指易怒,速是指易躁。易怒易燥的將領,先侮辱謾罵他幾句,搞點激將法,就受不住了,容易妄動而失去方寸,或者說很容易貪功冒進,被敵人設伏,自取滅亡。這是很考驗管理者心理素質的。有一部著名的官場小說,里面的主人公每次遇到棘手的事情時候,都反復地在內心里面提醒自己每臨大事要有靜氣,越著急越不能急。
?四日廉潔可辱。這個地方的廉潔,跟今天不是同一個意思。放在今天指的是兩袖清風,這里說的是廉潔好名,過于愛惜名聲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太愛惜名聲,自尊過剩,就很容易被敵人通過污名化的方式來拿捏他。過于愛惜名聲,其實就是把自身價值建立在了他人評價之上,會非常被動。
?五曰愛民可煩。這里的愛和《過秦論》里面那個“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里的愛是同一個意思,即吝惜之義。不吝惜錢財土地,招賢納士。愛民其實是吝惜民利。仁慈愛民本來是美德,但是在戰爭里面如果過于吝惜民利,敵方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反擾于你,讓你失去戰場的主動權,類似于道德綁架。為將者是不能有婦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