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漸漸收尾,忙碌的工作依舊在繼續。最近幾天在看一部紀錄片:
一個人的一天
這部紀錄片第一季就拍得挺有意思,有一百集,選取了在中國一百位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拍攝其實特別簡單,一部攝像機,一個人又導又拍,小成本制作的紀錄片。跟著選定的主人公,跟他們一起生活一天,片中各類人物都有,都是非常普通的都市人群,倒也非常有趣,問的問題也很簡單隨性,整部看下來非常真實,像是一部中國民生類的百科全書。第二季也在秋季開始上線,我看了其中的八集,其中有三集聚焦到了與法國相關的華人內容:
?巴黎:漂泊 生死 與愛情;
?港漂家庭(劇中男女主人公曾在法國留學);
?山西小伙兒追夢巴黎。
這一季的內容可能涉及到海外華人,也就是海漂,話題相對比較沉重和滄桑。劇中更多的是談到了在海外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以及劇中主人公通過留學改變命運,如今也算是事業小成,更多的落腳點落在了親情上,也算是這一季的一個最為突出的主線。
從去年開始,我開始從我個人法國留學的視角出發,陸續開始回顧我的法國留學這一路的所見、所感、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去年的寫的一些內容,我又重新回看了一遍,感覺在明年這一塊的寫作內容上還需要進行比較大的調整。去年在制定這部分寫作計劃的時候,我就決定:
?盡可能避免一些攻略、技巧類的相關內容,因為這部分內容在各類法國留學的相關公眾號內一搜一大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內容;
?在分享自我留學經歷的時候,盡可能規避從太大的視角出發,把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寫成一部個人成長的勵志故事;
?多分享在這一路上所經歷的曲折、失敗,規避從自我認知視角所形成的自我認知偏差類的內容,讓朋友們讀起來缺乏更深度的閱讀體驗;
?規避周游列國的相關旅行類題材的分享,過度的細節會造成朋友們自己去探索和發現美好事物的信心,我要做的就是替你去探探路、讓你想親自去看看、親自去發現和探尋美好生活的好奇心;
?焦點放在體驗和交付上,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以及在這一路上所需要刻意去打磨和提升的相關細節。
以上是我2017年法國留學寫作的一條主線,也算是這一個系列里我所堅守的寫作原則。感覺很多內容并沒有交代的特別清楚,其中還是有不少個人主觀的色彩或痕跡,在內容的交付上有的也顯得過于生硬,這些都是這一年來,我在這個題材寫作上所出現的問題。
2018年我還會繼續細化這一部分寫作內容,我也計劃從更有交付性的內容切入:
?把留學法國放到一個更大的框架里進行立體式的梳理和歸納,尋找到一整套應對海外留學的核心算法;
?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事情,對于我們確信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們會更加謙虛,但對于我們覺得自己知道的事情,我們很可能會陷于剛愎自用,陷我們于無知的恰恰是我們的已知;
?從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思維和心智的角度,根據典型案例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和更易上手的交付方式來分析法國留學;
?留學不光是會做一盤番茄炒雞蛋或是在留學這些年自己發生了哪些改變,最核心的是要體驗、思考和實踐相結合,提升個人認知度和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從容和理性的面對;
?在寫作風格上我盡可能的規避用太多難懂、晦澀的術語,用一種更容易接受和更好玩兒的方式交付,柔性的寫作將成為我2018年寫作的一個主要方向,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也是我2018年寫作的一個初衷,路還很長,一起慢慢走唄……
2017年我開始在朋友圈里分享法國三大國立美術館的參觀體驗和關于西方藝術史的相關內容,意在搭建個人美學之旅,只有懂得去欣賞美才有可能發現日常生活之美。追求美也是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18年這一塊的內容還會繼續,我會用更加親和的方式和你一起發現日常生活之美,因為生活當中沒那么多的精彩,精彩只是一瞬,平淡才是常態。
能把平凡且平淡的日子過得不平淡或是過得有滋有味,本身就是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人的見識,決定人的一生,而增加見識的先決條件是走出自己固有的圈子和認知范圍;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一切只有相對好一點,相對差一點的分別,而我們在這一路上能做的,就是不斷的通過學習、思考、實踐找到更好的方法和解決方案。這算是我在2017年回顧我的法國留學生活并通過一年寫作的一些小的體會和不很成熟的認知,這一年來我也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學習的東西,感謝所有朋友們的寬容和理解,下一年度,我還會通過寫作與你交流,我們一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