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時候和老公一起去附近的景區小玩了一把。到達南灣湖風景區時已經是中午11:30了,就在附近找了家店坐了下來,點了兩道特色菜:油菜燒豆油,紅燒魚塊。因為旅游旺季人也比較多,所以上菜就尤其地慢。于是倆人就聊起了天。中間老公提了一個問題:你猜如果我現在還在大學的話最想做的兩件事情是什么?我說:是旅游嗎?畢竟比較應現在的景。回答是否定的,我又連猜了兩次,終于猜對了一個:撩妹。當即就狠狠地鄙視了他一眼,說:你是不是覺得自己還沒有得到充分解放啊?老公說:是啊,我就應該變好好學習邊多聊幾個妹子,為我更好的了解女生打下基礎。我便問他那第二個是什么?“那必須是好好學習了”,他若有所思的說。“那為什么”,“因為到社會上以后才深刻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意思。而且現在班級里面當初成績好的大都有了些成績。剛開始的時候就一直以為著大學是真的60分萬歲,大學是鍛煉人的等等。抱著這一類的觀點整整虛度了四年的光陰,現在想想還真是非常后悔,畢竟你在這四年里不僅沒有好好學習,更沒獲得其他技能,所以你與那些學霸活著真正去鍛煉自己的人相比還真是找不著出彩的地方,要成績沒有,要經歷也沒有,所以后悔呀。”我突然想到大學時班級里一個性格比較孤僻的女孩,走在路上一直都是形單影只,上課時鄰座的桌子永遠都是空著,集體活動更是找不著人,因此大家也不會關注她,甚至有時候會排擠她,可這對她并沒構成任何影響,她一直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學習上,自習室永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走在路上一直都戴著耳機,不,不是聽歌,是聽力,所以大二的時候我們還沒意識參加日語等級測試的時候,人家都已經過二級,我們在準備一級的時候她已經簽到了上海一家不錯的單位,畢業一年,工資是我們這些學渣的2-3倍,出差全部5星級標準。現在人家接觸的人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望塵莫及了。這可能就是區別吧,普通學生和學霸的區別,不僅僅在成績上,也體現了一個人對待大學的態度及看法。
我不知道那些學渣現在都怎樣了,或許憑借著家庭實力也還不錯,但我看到的大都是很平庸的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在跟柴米油鹽打交道,沒有什么方向、激情,更別提夢想,或許有,也可能是也只是為了生活。反觀那些學霸,因為自身的優勢和實力,現在大都有著一份不錯的事業,生活精致,為了自己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積極樂觀向上開朗。
這或許就是好好學習的結果吧,但這個結果往往是在畢業N年后我們才看到,才明白好好學習的作用。希望我們都可以一如既往地好好學習,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