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價值!
我寫的,所分享的東西都是我看到,聽到,以及胡思亂想想到的東西;我只是把觸動我的內容轉述出來。我所說的一切都是錯的,重點是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更加重要的是自己每天的成長。
正確這個東西在很多時候可能并沒有什么價值。比如中國改革30年來給社會帶來的巨變不僅僅只是讓我們的物質生活變得更好,也改變了至少2代人的價值觀,我們的長輩他們所擁有的一些經驗在現在的世界里已經完全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就是錯的。那么在我們父母輩面前爭取這個“正確“是否有意義?在我看來或許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就算你爭取到了”正確“同時也傷害了父輩們的感情。情侶之間,夫妻之間經常會為了爭個對錯而發生爭吵,即便贏得了對錯往往也同時傷害了對方的感情,往往會由一方哭著說“就非要一定爭個對錯么?”而結束。其他的例子和事實還有很多,所以這樣看來正確在很多時候往往沒有看似那么有價值。
如果一件事一個道理你認為是正確的,與此同時,別人也都認為是正確的,那么“正確”本身的價值其實并不大,反過來你是錯的,別人都是正確的才比較可怕對吧。而只有當你是正確的,別人都是錯的這個時候你的正確才具備很大的價值,正確也才真的有意義。分享一張很有意思的圖:
看這個圖可以看出來當正確程度越大的,以此同時,不認同的人越多,這個時候價值就會很大。如果你很正確但是同時所有人都很正確那么這個價值幾乎沒有。
所有身邊的人都認為考取公務員是好事,而你自己認為現代社會需要通過自己創造機會,所以你自己努力去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么這個時候你的價值就很大。比如身邊的人都是月光,你自己認為需要一開始就逐漸具備理財的觀念,當別人都在不停的消費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開始踐行你的理財觀念,這個時候正確價值就很大。為什么?因為這就是“特立獨行且正確”。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特立獨行且正確”是非常有價值的,既然如此的有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很高興才對,但是實際上往往我們反而會很痛苦,這是為什么?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希望尋找認同感,這個認同感往往讓我們認為一件事是否正確不重要,認同的人是否足夠多才重要。這也是為什么開頭說有時候正確是沒有價值的,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放在認同的人數上,并沒有放在正確是否真正有價值上。
每個人都有安全感,有的人希望處處都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在乎的并不是好壞對錯,只在乎自己是否顯得好,只在乎跟大家在一起,與大多數人相同才是正確的。這也是為什么社會中會有那么那么多被迫接受家人安排的工作,被迫接受家人安排的婚姻,跟隨大眾買垃圾股票,等等的例子。因為這樣做至少可以顯得沒有那么不合群。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樣完全沒有任何價值。
一件事是否正確當這件事被驗證為正確的時候往往就已經晚了,真正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大多數人都認為是錯的時候你自己篤信它是正確的,并且用自身的行動來驗證它真的正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正確的事一定要自己去踐行才能有價值,所以為什么是“特立獨行且正確” ,重點在于“行”而不是“想”。
存錢是所有投資理財的基礎,這個道理很簡單,每個人都想得通,都覺得自己明白,但是真正堅信它并且自己踐行每個月固定存入自己收入的30%而不再去動它,堅持一年的人幾乎只有千分之一。但是事實也一次又一次的證明這樣的行動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收益。然而為什么如此簡單的道理踐行的人會如此少呢?其實根本原因在于一件事是否正確是需要時間來驗證,而絕大多數這個時間是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我們所有人從本能角度來說都希望能夠看到確定的事情,一件事情正確那么我們希望看到當它驗證確定為正確的時候我們再開始,然而來不及了。所以生活中隨時隨地發生的正是:“正確,然并卵”。
每個階段,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獨特”且“正確”的想法。而到了最后我們只會一次又一次的錯過,在閑談中一次又一次的描述當初應該如何如何,然后這樣的循環一次又一次的發生,這些“獨特”且“正確”的想法并沒有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任何實際意義上的改變,這個原因不是因為不獨特,也不是因為不正確,是因為我們只是在想并沒有真正去踐行。如果一個想法,沒有正確到讓你愿意為它付諸行動,那就說明你對它還不夠有自信。
“特立獨行且正確”是一個非常難的能力,首先特立獨行就代表了你與其他人不一樣,你選擇了別人都沒有選的那個選項,甚至很多時候會表現的不合群,你的想法,你的價值觀都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其次“正確”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在一開始就非常清楚的事情。為了“正確”有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年的努力,而且最后的結果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你認為的就一定“正確”。不管是因為正確你沒有去踐行,還是因為踐行了以后發現你做的事情不正確,最終這兩者導致的結果都沒有價值,這也是我們非常懼怕的原因。但是從我的角度來說有時候我們不去做的原因真正的并不是不確定正確的事是否正確,也不是我們沒有能力去踐行,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想明白,我們是否真的堅信我們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太想要結果往往最后導致的只是讓我們困在當下停滯不前,其實有很多事情人一輩子只要做成一件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所以何必真的在乎最后的結果呢?
06年左右有一群年輕人因為對喜馬拉雅藝術品的喜愛,放棄工作,放棄生活,獨自進入藏區那些最無人可知的地區去尋找被埋藏多年的藝術品,那個時候不管是藝術品市場還是投資都還沒有開始對喜馬拉雅藝術品有過太多的關注,畢竟只是一門小眾藝術品,而且在當年這一門小眾藝術品并不被認可,估值非常低。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發現了那些被低估的價值并且一意孤行的維護它。10年以后當大眾市場開始狂熱的追求喜馬拉雅藝術品的時候這一群年輕人所獲得至少都是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財富增長。而他們的平均年紀不超過30歲,這一群年輕人是我認識最“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人們。
“特立獨行且正確”難首先因為特立獨行需要一個人莫大的魄力,特立獨行就代表著你這個人愿意為你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論做什么事都不推卸責任,承擔一切后果,能擁有這樣膽量的人已經淘汰了絕大多數普通人了。正確,代表了你擁有足夠的判斷力,做事講邏輯,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不違背大勢并且能夠不停的學習積累知識,才能有機會無限接近“正確”。你所堅信的正確,一定是經過嚴格的事實數據分析,以及邏輯推理并且成為你自己“正確”的概念(邏輯推理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任何一件事如果符合嚴格的邏輯推理那么這件事幾乎就可以確定是正確的,唯一還需要的僅僅也只是你是否能夠又耐心堅持到這件事產生足夠大價值)。而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的正確其實很多時候只是“別人都這么認為”的事情,并沒有經過我們自己嚴格的邏輯推理,就像剛剛分析過一樣,如果一件事大家都承認是正確的,那么這件事意義就已經不大了。所以就可以明白“特立獨行且正確”是有多難的一件事,但是反過來想如果達到所獲得的回報又會是多么巨大?
讓你選如果你可以做一次“特立獨行且正確”,你會不會理解去踐行呢?
第二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