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家,坐落在陜西以南的商洛市,距離省城兩百公里外的一座小城,由于縣城里有一座距今一千兩百多年的宋朝古塔,喚名“豐陽塔”,因此縣城古稱“豐陽縣”,后來又改名為“山陽縣”。這么多年來,多漂泊在外,無論身在何處,總是對家鄉的那幾樣小吃念念不忘,妻子也不止一次笑話我,一個十足的“吃貨”。
? ? ? 每次回家,總是呆不了幾天,到家早的話,母親就會習慣性的問我:要不要我去你煥香姨家給你帶碗搟面皮,先填個肚子?
? ? ? 煥香姨是母親早年間經營小吃攤生意的一個“攤友”,夫妻倆做的一手好搟面皮,當年就在小吃街里出了名,而如今在這座小城里如今也算是人盡皆知。小吃街也已經拆遷,她們家的地址雖幾經變換,卻一直未曾消失。現在生意由兒女接手,也早脫離了擺攤的經營方式,已經開了兩家分店。我也是從小吃著他們家的搟面皮長大。
? ? ? 家里的搟面皮,不同于陜西常見的搟面皮的白色,外表為黑色,而煥香姨家的味道,確實是這城里的一絕,口感不像白色的搟面皮那么硬,要柔軟一些,卻不失面皮原有的筋道,微微的帶點酸味,吃在嘴里很有嚼勁,很是特別。面筋的做法也是不同尋常的煮制,而是蒸出來的,面筋的網絡更大,也更加吸味,配合著燙熟的綠豆芽,在里面拌有各種調味料,再加上些許炒熟的芝麻粉,香氣猶勝,不同于其他家重酸重油的香辣,他們家的搟面皮調味比較清淡,黑白分明,口感清爽,更能吃出搟面皮本身的香味。
? ? ? 每次回家,她們家都是我必須去的地方。母親總是笑著說:我看你對他們家的搟面皮比我都親。老話講“上車的餃子,下車的面?!倍@話到了你這,卻變成了“上車的泡饃,下車的涼皮?!?/p>
? ? ? 母親講的是我每次離家之前,也會習慣性的去到縣城汽車站旁邊的“老五泡饃館”里,吃上一碗熱騰騰泡饃。記得小時候,這種飯食在家里雖不屬于“奢侈品”,但也不是經常能吃到,只有在特別的日子,或者是得到父母的獎勵才能吃到。即便是到了現在,雖然不用再考慮價格,卻也養成了習慣,只有在離家的時候才會去一飽口腹之欲。
? ? ? ? 家鄉的泡饃也不同于傳統,主要在選材和做法上區別較大,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奔依锏呐蒺x,采用的是本地的山羊羊腿肉,一進館子,就有一股山羊肉所獨有香味在店里橫沖直撞,帶有一種獨特的野性,香氣四溢。每次聞到這個味道,好像身上的毛孔都張開了一般,渾身舒泰。油潑辣子直接匯入到泡饃中煮制,中和了羊肉膻膩,再加上本地的紅薯粉條,晶瑩剔透,韌勁十足,口感爽滑。面餅也是采用未經發酵的“死面”烙制,薄薄的面餅早已經被切好,擺在一邊,有“丁”和“條”兩種吃法,羊肉肉湯醇厚,香氣濃郁,上面飄著一層油潑辣子的紅油,再點上翠綠的蔥花香菜,活色生香。
? ? ? 泡饃充分的吸收了肉湯的香味,帶著油潑辣子的火紅香辣,粉條的筋道,碗里大塊的羊肉也不會讓你失望。白餅、紅油、翠蔥,三色一味,統統的裝進一個海碗,粗獷暢達,吃的小館里的食客無論男女,個個酣暢淋漓。就如同這小城人的脾性:耿直、熱烈、直接。
? ? ? 每次吃完泡饃,母親將我送進車站,也會笑著對我講一句:快走吧,吃飽了不想家,在外面好好照顧自己!
? ? ? 這么多年在外漂泊,隨著年齡的增長,沒了小時候的“饞勁”,家鄉的小吃雖然不會時長惦念,但是只要回家,總是會去吃上一次,就像多年不見的“知己”,彼此相知,何須勤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