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矛盾的典故,說的是
有一個楚國人,賣盾又賣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什么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
但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么樣呢?”
于是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小時候聽這個故事時只覺得有趣,并沒有深究。當時只是簡單地把賣矛與盾之人的形象定為夸大商品效用之奸商,被精明之人揭穿后便啞口無言不知所措。
后來意識到其實這看似簡單的小典故里卻暗藏玄機。
我們不管商人是否夸大了矛與盾的質量,但憑邏輯上分析,其實商人完全有反駁的余地。
讓我們回到當時的情景中,商人說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此時有人提出看似讓商人自相矛盾的話“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呢?”
按照他的看法,如果矛刺破了盾,那說明商人的矛并不夠堅固。反之如果盾擋住了矛,則說明矛也不夠鋒利。無論怎樣的結果都能證明商人的話是矛盾的。
但,實則不然。
首先讓我們看看商人的原話“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
注意到,商人說的是,最高級。最高級意味著比較,而比較的前提兩個相同類型的事物。
也就是說,即便商人的矛刺不破商人的盾,這并不能說明商人的矛就不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了。
因為也許如果用一般的矛才刺商人的盾,矛本身就被盾給刺破了,而商人的矛卻毫發無損。
同樣的,若商人的矛刺破了商人的盾,或許只刺出了一個小洞。而其他的盾則直接被刺地粉碎。
因為就算失敗,也有失敗的程度之分。
世界上有三種商人,一種是典故中的被揭穿后張口結舌,一種是用邏輯的方法與他辯論,第三種是直接拿自己的矛上前一步捅死插嘴的人“就你JB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