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女孩子,太難了。
不趕在沖浪第一線,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早就被貼上“綠茶”標簽:
穿漂亮短裙出門,綠茶;
在朋友圈曬自拍,綠茶;
和男生一起“哈哈哈”,綠茶……
現(xiàn)在,就連和異性一起打籃球時沒扎頭發(fā),都能被列入年度綠茶行為。
不扎頭發(fā) = 心思不純 = 想勾引別人男友,有這樣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shù)。
覺得有些好笑。
2020年了,我們在生活中還是沒能學(xué)會不帶偏見地看世界。
總要靠細節(jié)上的“蛛絲馬跡”,輕易地給出自己的判定:
“男生化妝,也太娘了吧!”
“混飯圈的人真的有腦子嗎?”
“原來是女司機啊,難怪……”
“楊X萍那么成功有什么用,沒有孩子人生還是不完整。”
……
偏見,像潮水一樣裹住每個人。
前幾日,網(wǎng)易新聞和小紅書一起發(fā)起征集,想聽見那些真實存在的關(guān)于“偏見”的故事,探討該如何對抗它。
今天,《我們》帶來了答案。
@百香瑪?shù)铝?/b>
“胸大無腦。”
這句話從中學(xué)時代一直伴隨我到現(xiàn)在。
@周琪CJ
“你一個男生,怎么還怕黑呢”
“你一個男生,怎么還恐高啊?”
“你一個男生,怎么還怕蟑螂?”
“你一個男生,電燈泡都不會換?”
抱歉,沒活成超人+貝爺?shù)臉幼邮俏业腻e。
除了會飛之外,我就該把這倆人能干的事兒全對付了
@a九命一心
我看過最無語的一條評論是,雙十一各位男士又要大出血了,敗家娘們又開始了。
每當有人說“女性買東西,喜歡給全家買”,就有人反駁還不是花的男人的錢。
合著女性都沒有掙錢,全靠男人養(yǎng)著呢。
@趙芝瑩
“女生哪懂足球啊?”
“學(xué)生怎么還化妝?”
“別和女博士談戀愛。”
我是個在讀女博士,很喜歡足球。
@Tina
多大了還不結(jié)婚?
還不生娃?
……
這么喜歡多管閑事,你是亞里士多德的妹妹珍妮碼士多么?
@怎么辦呢
之前追求一個女孩,彼此很聊得來,一起出去玩時也很愉快。
但某天之后,她突然開始對我冷淡起來,后來干脆消息也不回。
旁敲側(cè)擊地去問了她室友,才知道她無意中發(fā)現(xiàn)我其實是山東人,覺得山東人都很“大男子主義”,于是我就進了“社交黑名單”。
我又做錯了什么呢?
@花兒
放棄公務(wù)員的工作跑去創(chuàng)業(yè)時,最常聽到的話就是“女孩子還是穩(wěn)定一點好”。
現(xiàn)在我的畫室已經(jīng)開到了第三家。
只想對那些盯著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的人說——
顧好自己,少管別人。
@偉
在南方讀大學(xué),夏天太陽很曬,我有時會打傘。
幾乎每一次都會被同學(xué)嘲笑不爺們。
“你一男的打什么傘,也太娘了吧。”
他們說。
@vivi呀
河南人。
不偷井蓋不偷井蓋不偷井蓋。
重要的事說三遍。
@家里有只熊
我是武漢的,這里有熱辣的夏天,和督促行人文明過馬路的、嗓門極大的大爺大媽。
某天下班,十字路口等紅燈。
我熱得來回踱步,心里滿是燥火。
這時背后的大媽叫了我一聲:“誒,小伙子!”
我沒理,心想我只是來回走而已,并不是要闖紅燈,您看準了再教育好么?
大媽又叫了第二聲、第三聲。
我不耐煩了,回過頭,不滿的話都到嘴邊了。
結(jié)果,我看到大媽指著用傘搭置的簡易涼亭,說:小伙子,天氣這么熱,過來乘乘涼啊。
那一刻,我羞得無地自容。
@去冰無糖
最近我升職了。
鬼知道我有多少次在衛(wèi)生間聽到不同的人在“那么年輕,長得又不錯……”
她們欲言又止,我卻知道話里的意味深長。
無非是有背景、潛規(guī)則、太年輕擔不了大任這一類的猜測罷了。
一起升職的男同事卻得到了大家“實至名歸”等等的夸獎。
憑什么?
@kevin
初中不小心忘記值日,班長替我背鍋做完了。
班主任事后問起來,首先問我了一句:你是獨生子女吧。
我愣了幾秒,不知道他為什么問這個,然后回他:是。
“怪不得呢……”
@是風動
跟現(xiàn)在的室友隱瞞了自己單親家庭的身份,只是為了不想讓他們把我的個人缺點全歸因于單親家庭的標簽上。
上了大學(xué)后才真的感覺到,我們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被區(qū)別對待。
@emma-
飯圈女孩,不是怪物。
不是所有人都會拿生活費打投、沒理智地罵人。
打著愛豆名義到處挑事的,我們粉絲自己也嫌丟人。
@越前檸檬
沒走過人家的路,就別輕易指教。
最開始決定換專業(yè)的時候,沒人看好我。
身邊的人都不理解我為什么要放棄教育專業(yè),去“不適合女孩”的土木工程專業(yè)。
一年過去,現(xiàn)在的我在認真為未來做規(guī)劃,每天都過得充實無比。
很多時候人們對某個行業(yè)的偏見只是源于不了解。
可你不去嘗試,就永遠不會知道那條路并不像他們說的那么難走。
我知道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認可我的選擇,但這是我的生活。
我只想用忠于自己的方式過好它。
@煌煌
我們市有條教育鄙視鏈。
如果不是在那幾個“好學(xué)校”讀書,就會被認為成績差、人笨、素質(zhì)低。
高中那會兒我因為家里變動,從普通中學(xué)轉(zhuǎn)到了某個“好學(xué)校”。
現(xiàn)在我都記得有些同學(xué)像看土包子一樣看我的眼神。
那個時候我努力融入?yún)s一次又一次被排斥,真的受傷很深。
@小熊貓君
我從小就胖,別人給我起的外號,都跟“胖”有關(guān)。
他們可能總覺得胖子都是暴飲暴食還不運動造成的。
但我是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吃了帶有激素的藥,才變成這個樣子。
每次在外面被喊外號的時候,心里總會很難受。
想讓他們別那么叫我,但誰會在意呢?
@咕咕黛
剛?cè)パ芯克ぷ鞯臅r候,一次因為大意在計算上出了點錯。
當天為了彌補過失忙到了很晚。
當我終于松了一口氣準備回家時,沒想到連實驗室的門都沒出,就聽到隔壁兩位師兄在談?wù)摗?/p>
“導(dǎo)師怎么能招女的來做這種工作呢……真的不適合……”
@大概是傻了吧
我從小就比較內(nèi)向,也不是不善于社交,就是能不見人就盡量不去見人,可以的話,我寧愿一個人呆在家里安安靜靜看書。
但我媽堅持認為男生就應(yīng)該要入世會social,所以必須要把我給培養(yǎng)成“男孩的樣子”。
她會在親戚朋友的婚宴壽宴前把我推薦過去當小主持人,不顧我的緊張,更不知道我因為必須要在一群人面前發(fā)言而恐慌到失眠……
現(xiàn)在我長大了,如她所愿變成了一個“外向”的人,但心里總是沒有安全感。
等我以后有了孩子,不管內(nèi)向還是外向,我都想以沒有偏見的方法去撫養(yǎng)她/他。
@堅持的小木匠
每次我說喜歡木工,都會被嘲笑一下。
“居然還有人喜歡木工?你真的是90后嗎?”
但我堅持了好幾年,每天做完家務(wù),就會練完木雕。
有時候會在小紅書上po一些照片。
幸運的是我找到了很多和我一樣,喜愛木工的年輕人。
我們不是異類,望周知。
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被告知“你應(yīng)該這樣”,仿佛人生,只有非常有限的標準答案。
但其實,每個個體都獨一無二。
我們都有拒絕“被審視”,忠于真實自己的權(quán)利。
小紅書用戶@其寺Mar 曾在社區(qū)分享自己的故事:
因為臉上有雀斑,她一直是別人口中的“丑女孩”。
“你的臉有沒有洗干凈?”
“為什么你小小年紀,臉上就長這些東西?”
類似的話成了她心里的刺,好在她最終走了出來。
如今的她,可以自然地把這段經(jīng)歷說給社區(qū)的更多女孩聽,讓她們明白,每個女孩都可以打破偏見,自在地生活。
@鉗鉗媽阿曼達呀 也提到,當媽媽不意味著你就老了、就丑了,就沒有追求美的自由了。
有了孩子之后,還是可以享受快樂,保持性感,還是能有夢想,為自己而活。
在小紅書的社區(qū)里,你還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故事。
生活往往并不完美,但我們可以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相信的、期待的、熱愛的。
不必迎合他人的目光,失去自己的色彩,而是勇敢地表達自我,活出喜歡的模樣。
正如今天我們所表達的,我們不必等待一個毫無偏見的世界。
我們,可以將自己活成想要的樣子。
不設(shè)限
不后退
不怕光芒耀眼
我們可以
我們一起
去創(chuàng)造一個我們想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