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分析在某種程度上是“了解事實”。但是,第一項工作即發現成果區,甚至要求人們提出經營意見。它要求管理者就企業的基本經濟結構做出決策,而“事實”無論有多么豐富或多么準確,都不會產生決策。(對于事實的理解才帶來異議和爭論的根本原因,但決策又需要基于明確的觀點)此外,它要求管理者就重大發現做出決策,這將會讓許多人感到不舒適,將會與他們根深蒂固的習慣格格不入,將會引發激烈的討論和異議。
這些激烈的討論和異議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與實際發生的事實最接近的人會開始在腦海里搜尋有關公司及其產品、政策和方向的問題。當然,提出問題的人會曲解他們所經歷的事情(由于每個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和背景的不同,所以,問題提出者和執行者對事實的理解和看法就不可能完全一致),盡管如此,這些經歷是真實的和相關的。由于這些反對意見如此重要,因此它們不應當被藏在心中或被搪塞過去。在重要合影響深遠的問題上,沒有什么比鼓掌通過的決策更危險了。它肯定會成為有關錯誤問題的錯誤決策。
因此,在分析階段的工作重點是找出產生分歧和意見的地方,而不是讓企業在技術手段上達到盡善盡美。管理者需要找的不是“準確的答案”,而是“準確的問題”。。。
因此,在負責這項研究(企業分析)的人開始得出嘗試性的結論前,他們應讓最高管理層了解到他們之間和高級管理人員內部存在的疑問、模棱兩可的傾向和分歧。只有最高管理層才可以真正地決定這些事情。這是因為這些決策都不是有關“事實”的決策,而是涉及企業本身即未來的行動方針?!幱诘卖斂恕冻晒芾怼返诙鲁晒麉^開篇
第一次感覺到讀德魯克的書是那么的困難!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去理解他在說什么。《成果管理》其實是企業戰略的第一本書,他首先是從企業存在的現實進行分析和整理,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企業分析,得出結論以幫助領導者做出關乎企業本身即未來的行動方針和決策。
而分析企業需要從“了解事實”開始,但“事實”就是“事實”,它并不會產生決策。對于“事實”的理解才是決策的基礎,而分歧和異議可以幫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組織的問題!所以,分析工作的重點首先就是要找出產生分歧和意見的地方,幫助管理者找到“準確的問題”,從而可以做出有效的重要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