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唐宋八大家的故事。唐宋八大家有: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其中,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他六位大家是北宋人。
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故事嗎?首先說“三蘇”之間的關系,他們是父子關系,蘇洵是爸爸、蘇軾與蘇轍是兒子,蘇軾是哥哥,蘇轍是弟弟。
再說說這幾位大家之間的故事。21歲時,蘇軾參加了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一下子就被蘇軾清新灑脫的文風所吸引??荚嚨脑嚲矶际敲芊獾?,歐陽修乍一看還以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寫的,出于避嫌的考慮,原本準備給這份卷子第一名,便改成了第二名。哪知道,密封條拆開之后,歐陽修才發現竟然是不認識的蘇軾,不是曾鞏。也是從那時起,歐陽修對蘇軾格外關注。
1065年,已考取功名的蘇軾蘇轍為父親蘇洵守孝。三年后,等到蘇軾再回朝時,朝堂上已經開始涌起了波瀾。1069年起,宰相王安石發動了震動朝野的變法,蘇軾的老師歐陽修因為反對新法而被迫離京,后來,蘇軾也請求出京任職,以躲開這太過緊張與紛亂的朝堂。而在后面的烏臺詩案中,又是已經退休的王安石向皇帝上疏,救了蘇軾一命。
最后,就說說唐朝的兩位大家,韓愈、柳宗元。韓愈出身貧寒,通往仕途的路艱難曲折,而柳宗元出生在當時鼎鼎大名的河東柳氏,科考之路極為平坦。他們二人在才華上旗虎相當,然而在科考境遇上卻截然不同,說明了唐代科舉制度下,貧寒學子與名門望族在科考上的差別待遇。后來,韓愈時來運轉,與柳宗元成為了同事,兩人雖有相左的政見,卻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成為了摯友。但是,在后來朝堂的政治風波中,一路坦途的柳宗元因不堪兩次被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于四十七歲病逝。韓愈在官場中同樣伴隨著沉浮起落,于五十七歲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