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這是句再俗套不過的話了。每每這句話說出口,就意味著又一個愛情故事或是無疾而終,或是水到渠成。
在這里我不談愛情,但我也不可避免地因為一個人,而愛上了洛陽城。
洛陽牡丹甲天下,每年的清明谷雨前后,正是賞牡丹的好時候。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置身牡丹花海當中,真真是“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站在姹紫嫣紅的姚黃魏紫中間,時光流轉,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她。
來洛陽必看龍門石窟。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沿伊水河岸邊的青山拾級而上,站在雍容大度、氣宇非凡的盧舍那大佛跟前,時光仿佛穿越了千年,我心中的她再次走到了我的跟前。
與洛陽牡丹,龍門石窟并稱“洛陽三絕”的是洛陽水席,其中牡丹燕菜更是水席當中的頭牌。而這菜中盛開的牡丹花,依然和她有關。
看到這里,聰明的你一定猜出來她是誰了吧?
沒錯,她就是公元690年遷都洛陽,并且正式稱帝的一代女皇——武則天。
對女皇的喜愛我從不隱瞞。
從武媚娘到武則天,她趟過了天下女人都過不去的河;
從武才人到日月當空,她做到了天下男人都做不到的事。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女皇的霸氣不容置疑,可這次牡丹卻沒有屈服女皇的威儀,于是便被貶值東都洛陽。偏偏洛陽地脈花最宜,于是便有了“牡丹尤為天下奇”的人間盛景。
牡丹雍容華貴,堪稱花中之王。而同樣擔得起“雍容華貴”四個字的,也有我們的女皇武則天。相傳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便是以48歲時的武則天為原型建造的。為了大佛的順利開鑿,當時的武皇后還捐出了兩萬貫脂粉錢。
大佛依山而坐,表情含蓄神秘,卻又不失慈祥,同時慈祥中又透著威嚴。
相傳盧舍那大佛在鑿刻的過程中,武則天曾來視察。而當時,正好當地出產了一個幾十斤的大蘿卜,被當地人視為祥瑞,進獻武則天。武則天命宮中的廚師做成御膳。御廚們反復琢磨,最后把蘿卜切成絲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成一品不失御膳風味的湯菜。武則天吃了以后贊不絕口,又覺得這道菜形似燕窩絲,于是賜名為“燕菜”。這就是牡丹燕菜的由來。
從花王牡丹到盧舍那大佛,再到牡丹燕菜,在洛陽,女皇武則天的傳說遠不止這些。而作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值得說道的地方,也遠不止這些。
也許只有你來過,你才能領略它的歷史它的美;
也許如果你來了,你也會愛上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