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
花梨木是介于硬木和軟木之間的一個品種,或許可以稱其為硬雜料。
花梨木,又稱花櫚木。據(jù)《廣州志》記載:“花櫚色紫紅,微香,其紋有若鬼面,亦類貍斑,又名‘花貍’。”人們對花梨的認識比較早,早在唐代就有使用花梨的記載。據(jù)《本草拾遺》記載:“櫚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紫,性堅好。”據(jù)明初王佐增補的《格古要論》記載:“其花有鬼面者可愛,花粗而色淡者低。廣人多以做茶酒盞。”宋代以前,由于制作工藝的原因,花梨木的天然紋理色澤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另外受制作工具的限制,花梨木家具并不十分普及。明代以后,硬木家具逐漸崛起,花梨木成為必選之木。
花梨木樹高可達30米以上,直徑在1米左右,是硬雜木中的龐然大物。我國廣東、廣西有此樹種,但數(shù)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進口。據(jù)宋代《諸蕃志》記載,我國在12世紀至13世紀與阿拉伯進行貿(mào)易時就進口花梨木。可見,我國使用花梨木制作家具的歷史相當久遠。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都有花梨木出產(chǎn),目前所知的花梨木品種大約在150種以上,如此眾多的品種,在硬雜木品種中實屬罕見。有一種被稱為“巴西紅木”的品種,其實它不是紅木,而是一種質量較差的花梨木。
據(jù)《博物要覽》記載“花梨產(chǎn)交(即交趾)廣(即廣東、廣西)溪澗、一名花櫚樹,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諸器。”《廣州志》云:“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其節(jié)花圓暈如錢,大小相錯者佳。”《瓊州志》云:“花梨木產(chǎn)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載:“花梨木有兩種,一為花櫚木,喬木,產(chǎn)于我國南方各地;一為海南檀(黃花梨),落葉喬木,產(chǎn)于南海諸地。二者均可作高級家具。”書中還指出,海南檀(黃花梨)木質比花櫚木更堅細,可為家雕刻用。《古玩指南》說:“花梨為山梨木之總稱,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質均極堅硬而色紅,唯絲紋極粗。”
這里需要區(qū)別的是,花梨木并非黃花梨。兩者完全不同。
材色不同:黃花梨木花紋美麗、色澤柔和,顏色變化區(qū)域較大,心材新切面紫紅色或深紅褐色,常帶黑色條紋。其木質堅硬,適合鑲嵌、雕刻,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軟硬輕重適中,不易變形。特別適宜制作榫卯,是制作古典紅木家具的上乘材料。而花梨木呈紅褐色或是紫紅色,色澤比較均勻。有熒光,把花梨木碎屑置入水中,可見綠色的物質漂浮,雨間亦可見。而接觸過水的花梨木材面干后更有明顯水跡印可見。
氣味不同:黃花梨氣味比較濃郁,放置時間久了會散發(fā)出一股微微的香味,而花梨木氣味則比較淡,帶有一股芳香的氣味,具有藥用價值。
樹種不同:據(jù)《國家紅木標準》介紹,黃花梨是豆科植物蝶形花亞科黃檀屬,為散孔材至半環(huán)孔材,生長輪明顯,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波痕可見,結構細,紋理斜或交錯。氣干密度為0.82-0.94g/cm3。而《國家紅木標準》則將花梨木定為豆科蝶形花亞科紫檀屬,其木材結構至細,其心材材色紅褐至紫紅,常帶深色條紋,含水率12%時,氣干密度大于0.76g/cm3。花梨木類樹種豐富,如細分又可分為越柬紫檀、安達曼紫檀、刺猬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囊狀紫檀、鳥足紫檀七種。而氣干密度未達到0.76g/cm3的花梨則被稱為亞花梨,計有安哥拉紫檀、菲律賓紫檀、安氏紫檀、非洲紫檀、變色紫檀等。由此可見,花梨木與黃花梨木雖說同屬豆科,但其屬類則有差異。前者屬于紫檀屬,后者屬于黃檀屬。況且,其木材的氣干密度也是差異很大的。
價格不同:黃花梨的價格是花梨木的上千倍。
明代以后,由于黃花梨家具備受文人喜愛,以至于大量使用,黃花梨木幾近枯竭。所以,清代中期以后,花梨木迅速取而代之。相比于黃花梨,花梨木品種繁多,來源豐富,價格也相對低廉,所以花梨木家具在民間廣為使用,其存世量最多。但是,花梨木也有自身缺點。其個體龐大,品種繁多,各個品種之間的質量參差不齊。總的說來,泰國的花梨比緬甸的花梨好,緬甸的花梨又比巴西的花梨強。
江南一帶有一種“香紅木”制作的家具,香紅木就是花梨木的一個品種。另外,民間俗稱的“紅草”,也就是草花梨木,是一個更為粗劣的花梨品種。清朝中期以后,海上貿(mào)易繁榮起來,為滿足人們對紅木家具的追求,大量的花梨木被源源不斷地運到廣州及其他一些沿海城市,花梨木家具開始興盛起來。尤其是在廣式家具中,花梨木是最常用的木材。
花梨木家具雖然質量不及紅木,但仍然是一種高檔家具。由于花梨木家具與紅木家具相似,所以也被列入紅木家具的大范疇。20世紀80年代以后,收藏藝術品之風漸起,復古成為一種時尚,古典家具成為一種緊俏的商品。一些不法商販用花梨木仿制古典家具,許多紅木家具生產(chǎn)商大量進口低劣花梨木仿制紅木家具,蒙騙顧客,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