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有目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古典詩詞中蘊含著一種感發生命的感動和召喚,在這一份感發生命里中,積蓄了古代偉大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詩詞中很多字的古代讀音,跟現在所讀的聲音已經不完全一樣了。中國古代有些字是入聲字,也屬于仄聲。入聲字是指在字尾有/p?/、/t ?/、/k ?/ 的收尾,現在的“普通話”已沒有這個發音,有時就把入聲字改讀成平聲了。中國的古詩在聲音上是有格律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如果用現在的普通話發音來讀,有些格律便不對了。不按照古人的聲律讀,就破壞了整首詩美感的特質,而且用普通話讀,讀來讀去依然是不會作詩的,一定要按照詩歌的格律來背誦、吟唱,才能夠真正掌握詩歌的情意,伴隨的聲音,結合出來的那一份感動。古詩詞中的字音,你都讀對了嗎?
《飲酒二十首(其五)》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里有幾個字要注意:“車馬”, 要念“jū馬”。chē是俗音,“自行車”“電車”“汽車”的“車”念chē。古人沒有“車”(chē)的讀音,古人的“車”字只有兩個讀音:一個是jū,押魚韻;另一個是chā,在詩里押麻韻。“飛鳥相與還”的“還”,好像讀huán,其實念xuán。中國字有時候不止一個讀音,不同的讀音有不同的意思。還,念huán 時是“還家”的意思,念xuán時是在空中飛翔的樣子,所以這里應該念xuán。“欲辯已忘言”的“忘”,這里不念第四聲wàng,而是平聲的讀音,當做動詞,念wáng。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是一首漢樂府詩,樂府詩是民間流傳的詩歌,而《敕勒歌》是中國北方民族流傳的民間詩歌,它的體裁是長短句,而不是很整齊的五個字一句。敕勒是一條水的名字。
“陰山下”的“下”,在這里不念xià,念上聲,xiǎ,是詩韻里的馬韻。
“籠蓋四野”的“野”,不念yě,念yǎ,也是上聲馬韻。“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見”,念xiàn。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本文由 “綠陰小路” 發布,2017年0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