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張是07年認識的,距離現(xiàn)在整整十年了。
那會剛上大二,和同宿舍的一個哥們瞎鼓搗一些課外業(yè)務,為方便起見,就在學校西南村租了間房子。為了降低房租成本,于是招合租。小張就是那時候住進來的。
小張是山西呂梁人。中專畢業(yè)后去煤礦上工作,大部分時間是陪客戶喝酒。如此干了兩三年,小張感覺這不是他要的工作和生活,于是一個人從山西跑到天津,去我們學校讀自考。
住進來當天,小張就開始找工作,一個中專生,沒有什么實際技能,找工作難。第二天小張說找到工作了,去羊上樹(我們學校附近一個火鍋店)當服務員。我很驚訝,他能做這種吃苦的活,讓我沒有想到。相比于我們那些家里給交著學費,我們在學校里瀟灑混日子的名牌大學生來說,我感到有些慚愧。
后來我問小張:“干的怎樣?”
小張說:“挺累的,一會也不讓歇著,沒時間學習。”那會小張下班回來好像就晚上十點鐘了。
小張喜歡電腦,他的理想是做電腦相關工作。有空的時候他就自己研究電腦硬件的相關技術。
一個月后,小張和我說,他辭職了,換了個工作,我問是做什么,他說去一個聯(lián)想的售后公司做售后,干電腦修理、維護類的活。
這又讓我很驚訝,我知道他在自學電腦知識,但沒想到他能專業(yè)做得了此種工作。
之后的兩年里,小張一直做電腦硬件相關的工作,好像一直在聯(lián)想的那個售后公司。他所有的學費、生活費都是他一邊上自考一邊工作賺的,他從來不向家里要錢。這兩三年里,他一邊工作一邊自考,修完了專科課程,又開始修本科課程。
后來因為我又回宿舍里住了,和小張聯(lián)系的就少了。不過有的時候我的電腦不行了,打個電話給小張,他就會跑到我們宿舍,幫我修理、維護一下。
好像是10年,我畢業(yè)那年,小張去了北京。知道消息的時候我又吃了一驚。他告訴我,他現(xiàn)在在吉利大學做網(wǎng)絡維護,負責學校機房的硬件以及網(wǎng)絡相關的事情。我說你跑的還挺快。
他還告訴我,他還報了北大青鳥的學習班,學習軟件相關的技術。
我經(jīng)常和我的朋友說起小張,把他作為積極向上,追求自己理想的楷模。
10年畢業(yè)留在天津工作,11年干了一年,12年我也來到北京。到了北京才知道小張因為結婚,和媳婦回了山西太原,因此無緣相見。
我倆也經(jīng)常聊起工作,他說在太原不行,做互聯(lián)網(wǎng)的太少,看看還得回北京。為了多賺些錢,他也接些私活,晚上熬夜去做。
因為經(jīng)常熬夜,作息不規(guī)律,飲食不規(guī)律,13年下半年,小張胃出血,住了院。小張說等養(yǎng)好身體就來北京,并說身體好起來后一定堅持鍛煉身體,并叮囑我注意鍛煉。
14年春末,小張回到了北京。在一個周末我去見他。那天天挺熱了,太陽明亮。小張面色發(fā)黃,很是憔悴,整個人看起來狀態(tài)很糟糕。
我說:“怎樣了?好了吧?”
小張說:“好了,就是貧血,渾身沒力氣。”
我倆點了一個排骨湯,要了一碗面條。我想讓小張喝點排骨湯補補。邊吃飯邊聊了一些家里的事。小張說到了父親身體不好,母親去新疆那邊摘棉花賺錢,說他得努力,多賺錢。
我告訴他先把身體養(yǎng)好。后來我們又研究自己做網(wǎng)站。我出產(chǎn)品,小張做設計。
小張身體慢慢好了起來,他開始堅持鍛煉。他是一個有毅力的人,每天堅持跑步。到了14年年底,小張身體完全恢復了,并且可以跑半城馬拉松了。小張一直告訴我多鍛煉,可我到現(xiàn)在也沒有堅持跑步。
16年四月初,小張約我徒步四環(huán),我,小張,還有另一個伙伴,我們?nèi)齻€人走了大半天,結果我只走了半程就扛不住了,小張和那個伙伴走滿了全程,而且開始的21公里(半程馬拉松)是跑下來的。
我很佩服小張積極向上的勁頭,和他的毅力。
我和小張做的兩個網(wǎng)站都沒有做起來,一個是淘寶聯(lián)盟的電商網(wǎng)站,一個是和醫(yī)療相關的社區(qū)。因此沒有賺到錢。
北京雖說是一個年輕人喜歡的追求理想的理想之城,但又有多少人頂不住壓力,離開這里。有多少人只是為了理想,假裝生活。我想我和小張就是其中的兩個。
這幾年小張一直不是很順利。他父親身體不好,她的母親年紀大了還要去新疆摘棉花。小張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每每談起來,很是愧疚。去年的時候我們堅持一兩個星期見面碰一次,聊聊工作,聊聊理想。
小張渴望到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工作,吃綠色食物,沒有噪音,遠離霧霾。但我們不能,我們還在為理想而奮斗,所以我們暫時不想也不甘離開這個理想城。
小張從中專到大專,再到本科,從飯店服務員到硬件維護到PHP工程師,他一直沒有停止奮斗。
下了班在地鐵上刷朋友圈,看到小張發(fā)了一條輕松籌的消息。我點開一看,是小張的岳母得了腦出血,小張和她媳婦都來自農(nóng)村,家里經(jīng)濟條件都一般,甚至可以說不是很好。小張和媳婦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發(fā)起了眾籌,向大家求助。
我和小張有十年的交情了。我從小張去天津讀大專自考就認識了他。整整十年,從大專到本科,從天津到北京,我沒有看到、沒有聽說過小張有不務正業(yè)混日子的時候,他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的努力向前。
他很節(jié)儉,買衣服從不追求品牌。他喜歡跑步,堅持每天跑,但他穿的跑步鞋只是網(wǎng)上買來的山寨貨。去年春天我送他一雙亞瑟士,估計到現(xiàn)在也穿壞了。他舍不得自己買太貴的鞋子。
他岳母病了,雖然在北京闖生活,但他和我和你一樣,沒有存款幫岳母付醫(yī)療費。所以,他們不得不發(fā)起輕松籌,尋求大家的幫助。
生活就是如此,總喜歡為難我們,特別是一個為追求理想從沒停過腳步的人。我和小張是十年的朋友,今天寫下這一篇文章,講一下一個農(nóng)村出來的中專生,不斷奮斗不斷進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