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才曾把經驗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面的經驗,一種是內部的經驗。外面的經驗是景物的狀況,內部的經驗是作文說話的人對于景物的感想。譬如說天上的星在閃爍,這是景物,是外面的經驗,說星在?冷眼,這是作文說話的人對于星的感想,是內部的經驗。外面的經驗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內面的經驗卻各人不同。如果和外面的經驗合在一處的時候,比較還容易懂得。像這節,全然是寫作者那時個人的心境的,是純粹的內部的經驗。我們除了說作者自己覺得如此以外,別無什么可解釋的了
從前讀書的時候學習文言文,只顧著死記硬背,只考慮考試的范圍,大概了解之后,便硬背下來,為了應付考試,卻未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
如今看第一篇無論是古人寫的文言文,還是近代作家寫的白話文,都是作者對于當時當地當下環境的思想,我們學習的時候即使吃不透,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與作者一樣的經歷。
就像我們自己寫的東西,幾年之后再看回,也會發現當時我們的想法跟幾年之前已經不一樣了,理解也不一樣了。甚至會奇怪我怎么能寫出這樣或那樣的文章的?
所以不理解也是正常的,就知道了解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