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要確立自己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金錢,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需要的是什么?
什么是需要,需求如何分類,哪些需要是必須的,哪些需要是不必要的。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這樣分類,第一類是屬于人類天然的和迫切的需要。這一類需要也就是食品和衣物,它們比較容易得到滿足。第二類是同樣是天然的,但不是迫切的。那就是滿足性欲的需要,這一類需要滿足就相對困難一些。第三類需要則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那就是對奢侈、排場、鋪張和輝煌的追求。這一類需要沒有止境,要滿足這些需要,也是非常困難的。
我很不明白,為什么沒有把房子放在第一類需要中。
《人生的智慧》是針對個人需要,而不是群體。如:乞丐沒有住所,也可以活著。但是沒有食物和衣服,就面臨著死亡威脅。
叔本華的書中一直強調的是,如何減少無聊和痛苦。無聊和痛苦是人生常態,快樂是短暫的。無聊和痛苦越少,人就越容易獲得幸福。(很多讀者會問為什么,具體原因會專門列專題來講,不是一兩句就可以講清楚的)
所以,我們一定糾正自己的觀念,要想過的幸福,就要減少痛苦和無聊,而不是追求快樂。
叔本華說,但人們對某一樣東西有需求,而又得不到時,就會不快樂。
有了這些基礎,我們就開始討論,我們該對錢財該有什么態度?
2.一個人在擁有財產方面能否得到滿足并不由某一財產的絕對數量決定,由一個人所期待得到的財產和自己已經實際擁有的之間的關系決定。
為什么你那么愛錢?你是真愛錢,還是愛錢能給你帶來的滿足和快樂
為什么你會對錢這么在乎,因錢而煩惱
愛錢并不可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為什么?錢能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
對待金錢的態度
理財觀念
怎么掙錢
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