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特別暢銷,之所以這么火,大概是因為我們都在書中找到了共鳴。
看過這本書的同學,都明白,迷茫沒什么丟臉的,人人都有迷茫的時候。
不同的是,有的人迷茫了就去尋找解決的方法。而另外一些人,卻整天把迷茫借口,不去做任何改變。
殊不知,治愈迷茫的良藥只有一個,那就是改變現狀,只有突破自己,才能提升自己。
1.再多的迷茫,也敵不過你的努力
朋友在一個IT公司上班,今年,公司招了一個有三年經驗的女設計師,一開始,大家都沒怎么注意到她。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大家發現那個女孩子的能力比公司里那些有七八年資歷的設計師要強很多。
有的人疑惑,為什么自己工作了幾年之后,反而不愛這一行了,開始迷茫了。而那個設計師卻像打了雞血一樣認真工作,她不會迷茫嗎?
同事們私底下說,她真的特別適合當設計師,有天賦,天生就適合做這一行。
天賦異稟,是上天賜予的,然而,除了那么一丁點天賦,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吧。
她天天都在認真工作,所有時間都花在提高自己的設計上,哪來的時間迷茫啊。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經常有工作了一兩年的人,一聚在一起就抱怨工作無聊,每個月領著死工資,生活無趣,逐漸迷茫。
聊天快要結束時,還不忘提醒自己要改變,之后卻從不做出任何努力。
這樣的人當然迷茫啊,你一點都不上進,時間都用來迷茫了。
朋友說,那個女設計師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從不把當天的事拖到第二天,遇到刁鉆的客戶,也是把設計稿改了又改,直到顧客滿意。
她總是在想著如何讓自己的設計更好,更符合用戶的需求。
然而有些同事稍微加個一兩小時的班都能抱怨好幾天,時間一久,差距自然拉開了。
每個公司都有這樣的人,還沒到下班時間呢,就開始數著時間等下班。
渾渾噩噩的工作了兩三年,覺得每天的工作都一樣,無趣至極,進而開始把迷茫掛在嘴邊。
無法否認,人人都有迷茫的時候,但是如果你整天迷茫,那只能說,你的迷茫都源于你的不上進。
2.你荒廢了時間,就不要抱怨自己迷茫
后臺有個讀者問我:“大一第一學期我還會按時去上課,之后就跟著大家泡網吧,整天翹課,掛科也成為家常便飯。那時的我深信,不翹課、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現在我快要畢業了,才發現我錯的有多離譜,我真的好迷茫,我不知道該考研還是工作,你能給我點建議嗎?”
我知道大部分人都有類似的迷茫,尤其是快要畢業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路究竟在何方。
可是對于這個在大學里絲毫不努力的讀者來說,我還真不知道要給他什么建議。從他的文字中來看,他所有的迷茫都源于他的不上進,他親手荒廢了大學的美好時光。
你荒廢了大學里那么美好的光陰,就不要怪生活負了你。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在大學里過不了四六級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的英語有多差,而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認認真真的在復習。
還有半年要考四級的時候,他們總在想,還有半年的時間呢,不著急。
還有三個月的時候,他們又在想,時間還是很充裕,不著急。
直到還有兩周的時候,他們才想起來要背單詞,練聽力,結果堅持不到兩小時,就放棄了。
等到第二天考完試的時候,才開始著急。
這樣的同學又怎么可能會通過考試呢?當然,那些天賦異常,裸考都能考個五六百分的不在此次討論范圍內,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大學可以成就一個人,但同樣,稍不留心,也會毀了一個人。
在大學里,把時間都浪費在追劇、打游戲、看小說上的人最容易迷茫,尤其是在大三的時候,不知道人生到底應該何去何從。
等到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時候,還矯情的說,讀大學也沒用,混個文憑而已。
真實情況是,除了你,沒人覺得讀大學是為了混文憑。
你知道嗎?
那些努力的人都混出了能力,他們在大學里認真讀書,到處找實習,積累實習經驗,在你迷茫的時候,那些人已經考上了研究生,另外一部分找到了工作。
剩下的都是那些一點都不知道努力上進的人,他們只知道抱怨迷茫,卻從不做出任何努力,不知道改變現狀,又不上進,怎么可能不迷茫呢。
3.那些牛逼的人比你想象的更拼命
你以為那些牛逼的人,他們不迷茫嗎?
不,他們也迷茫,然而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都是因為他們拼命的突破自己,他們也是經歷一番折騰才找到當下的目標的,在你不知道的角落里,他們比你想象的更拼命。
不要一邊抱怨迷茫又一邊朋友圈、微博,真的迷茫的時候就去找事做啊,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增值,哪有時間迷茫。
沒有人天生就知道人生該怎么走,該向哪個方向前進。
如果你現在迷茫,就努力讓自己進步一點,再進步一點,腳踏實地的努力會讓你逐漸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