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需要一個人靜靜地看,靜靜地回味,譬如《阿飛正傳》,譬如《春光乍泄》……
這兩部影片都是王家衛的經典影片,片中的男主角扮演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張國榮。
《阿飛正傳》若干年前看過,腦海中張國榮獨自跳舞的那一幕一直揮之不去,頹廢、迷離、魅惑的神情,讓我第一次對張國榮的演技驚嘆不已。
而《春光乍泄》這部拍攝于1997年的老影片我最近才看,連續看了兩遍還意猶未盡。
這是一部描寫同性之間愛情的影片,這也是我第一次看此類題材的電影,內心充滿了些許的好奇,不知道同性之間的愛情和異性之間的愛情到底有啥不同。
看完電影我不得不佩服王家衛的導演功力。他用濃烈的色彩描繪情調,用質樸的對白述說情緒,并以放縱而又不失細膩的手法把兩個男人游離邊緣的情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他的鏡頭下,同性戀的愛情和一般異性戀的愛情沒有什么兩樣,都是甜甜蜜蜜、吵吵鬧鬧、分分合合。一樣的酸甜苦辣,一樣的喜怒哀樂。兩個大男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二人世界為生活瑣事賭氣、斗嘴、吵架、吃醋的情節,幾乎讓人忘掉這里的愛情是同性戀情。
張國榮扮演的何寶榮,是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游客”,今天落居他鄉,明天棲身故里,張揚激烈、脆弱迷離、醉生夢死,肆意的揮霍著一切,卻又執著、天真,敢于為愛付出,如同甜美的毒藥,讓人痛苦卻甘之如飴。
而梁朝偉扮演的黎耀輝,是一個心思細膩沉靜的“店家”,自始至終地等待著戀人的落住。他任勞任怨,不計回報地愛著何寶榮。將受傷的何寶榮接回出租屋,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喂他吃飯,幫他擦身;深夜里給他買香煙;天寒地凍一大早陪他晨練;感冒發燒中還拖著病體裹著毯子為他做飯……
張國榮和梁朝偉這兩位演帝,像是兩道春光,用巔峰時期的表演成功在輪流控制節奏,讓電影在落差極大的交錯中形成了不可比擬的張力。
有人覺得梁朝偉最出彩,而我覺得張國榮的表演更具魅力。
《春光乍泄》里的何寶榮面容消瘦,形單影只,卻散發出孩子般的生命力和魔鬼般的媚惑。在嘴角的滴血的怨毒中,在面容的塊塊淤青中,何寶榮被黎耀輝狠狠地罵活該,卻又心疼到忍不住上前抱住他。張國榮是為數不多的能同時激起憎惡和疼惜的演員。
我在第二遍看《春光乍泄》這部影片的時候,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張國榮,那黑白交織、匆匆掠過的鏡頭,那迷離魅惑、欲語還休的深情,無不沖擊著我的內心。
下面攝取幾個鏡頭,看看張國榮驚世駭俗的表演。
影片11分鐘,何寶榮坐上新男友的車,離開黎耀輝工作的酒吧。黎耀輝手提酒瓶走到路中間目送何的車離去。何點上一支煙,回首一瞥,眼神漠然,軀體仿佛被寂寞填充的空殼,疏離得遙遠,卻又如此妖冶。
和黎重歸于好時,他活脫脫地變成了一個小女人,嬌嗔撒歡,任性刁蠻,說話時尾音嗲嗲地顫。在寒冷的凌晨要黎陪他走大街,說是晨練。半夜三更硬是蹭到黎的沙發上睡,并不辭勞苦把兩人的床和沙發合并,嘿嘿自喜。那一份天真的輕薄和風流讓人迷戀、不可自拔。
情到深處,他教黎跳探戈,兩人在小小的廚房里相擁,微醺的燈光,意亂情迷 ,搖曳跌宕,這一刻的何寶榮猶如一朵香艷濃烈的罌粟花……
影片的最后,再次出走的何寶榮重新回到了黎曾居住過的公寓,并把一切收拾的整整齊齊,積塵的地板擦了又擦,甚至還修好了那盞畫有瀑布的臺燈。他時不時地打開門,望眼欲穿地等待著情人的回來,期待可以再次“重頭來過”,只是黎再也不會回來了。他心如死灰,緊緊抱著黎睡過的被子,絕望地抽泣。此時, Happy Together放蕩不羈的旋律,映襯著片尾那么陰郁的紅,滴血般怨毒,任誰看了,都心痛不已……
這就是何寶榮,他春風一笑是艷,眉眼凄落是嗔,為醉而生,為夢而死。不知叫人死于他故意的魅惑,還是無意的孩子氣。
這種傾心頹世的艷,驚鴻一瞥的美,除了張國榮,或許沒有誰能演繹,那樣隨意地披灑出來,卻讓人驚心動魄、難以忘懷。
就好像那個驚世的蝶衣,奪過畫筆,傾在小樓面前為他畫最后一筆濃妝。他抿著唇。那一刻幾乎天地的顏色都為之奪去。
只是張國榮這么出彩的表演,那一年的香港金像獎卻沒有讓他獲得最佳男主角。據說很多評委認為他是本色演出,遠沒有梁朝偉的角色塑造來得可貴,所以影帝最后頒給了梁朝偉。
梁朝偉的演技固然不錯,我也喜歡他扮演的每一個角色,可是評委對于張國榮的演繹只是認為本色演出就把他輕描淡寫的抹去,這實在是無稽之談,也是金像獎的悲哀。無數影迷為哥哥叫屈和心痛。
20年過去了,歲月沉淀,經典終將被銘記。
《春光乍泄》里的每一個鏡頭,豐盛而迷離,它成了張國榮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媒體對何寶榮的認同多過梁朝偉演的黎耀輝。只是這一切哥哥早已不在意,他一向沉默是金,即便到了另一個世界,也是如此。
春光數載,一晌貪歡。
感謝王家衛和杜可風,給予了我們一場屬于兩個男人如夢似幻的春光,在他們最好的年歲——那一年,哥哥41,偉仔35。演者沉醉,觀者癡迷,虛虛實實的光影交錯,像陪他們造了一場華美的夢,夢里塵埃,揚起又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