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教育問題越來越多的受到家長們的重視。一線城市的房價飛漲,學區房的房價更是一路飆升。盡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進入一所重點小學而買學區房,全然不顧自己經濟實力是否足夠。
孩子的美好未來有多大程度上源自學區房呢?沒有統計數據。或許,這件事情本身就過于復雜,涉及的因素太多,根本無法用科學的方法來統計說明。這篇文章只想從三個細節出發,為忙于孩子擇校的家長提供一些思路。
1. 光有學區房是不夠的
有不少學區房,是那種非常小的房子。家長買了它之后,只是為了上名校的資格。但是孩子真的上了名校之后就面臨一個兩難的處境:
- 住在學區房里:房子太小,無法適應。
- 住在原來的大房子里:去學校路程太遠,每天來回折騰。
大部分家庭,一般會“兩害相較取其輕”,選擇每天長途接送孩子。我在上班途中見過很多次如下場景,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坐公交車長距離送孩子上學。每天上學路上一小時,下學路上一小時的奔波,對孩子的精力是極大的消耗。可以肯定的說,對孩子的學業沒有什么好影響。家長開車接送,時間上或許可以減少一點,但路上的時間和精力的消耗還不是最重要的。
學校是個孩子的社交場所。一般來說,一所學校班級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住在附近的。每天下學,孩子們可以呼朋引伴的搞些小活動,或者去小朋友家做客。這類活動,你家孩子都不能參加了,因為他需要在路上奔波。漸漸的,小學幾年下來,孩子可能錯過了好多童年樂趣和摯友關系,值么?
以上,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如果家不在學區附近,光有學區房是不夠的。
當然,你如果不是有錢到在學區附近買個大房子的話,還是有解決方法的。比如,學區附近買一套小的,租一套大的。既然你舍得在孩子上學上投入,就多投入一點,全家搬到學區附近去陪讀。在樊登的節目中得知他就是這么做的,值得大家參考。如果你經濟上還做不到這點,還是趁早別折騰了。
2. 名校的孩子也煩惱
進了名校的孩子是不是會一帆風順了呢?還真不一定。這讓我想起早年的一次經歷。
我上高中時有個同學,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倒數幾名。我雖然不會歧視人家學習不好,但也想當然的認為“好學生就一直是好學生,差學生就一直是差學生”。直到有一天,我們閑聊。他說,“你知道么?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也一直是班級里面的前幾名的!只有到了這里才發現,無論怎么努力,都只能達到這種排名……”(當時我們高中班是所謂的重點學校的重點班)。說到后來,我能聽到他話語中的無助和哽咽。
當時,他的話一下子突破了我的認知。哦,原來有時候一些人會處于一些他們自身無法適應,無法突破的競爭環境中。在這個環境中,他們努力了,他們掙扎了,沒有結果,不是因為自己努力,只因為參與競爭的對手太強了。中國足球隊打不過歐洲強隊,你不能只是簡單的抱怨中國隊員不努力,對吧?
上高中的大孩子尚且如此,對于幼兒園或者小學的小孩子呢?價值觀,心智,情商都未成熟的小孩,長期處在一個他不能承受的競爭環境中,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正向還是逆向的影響呢?影響會有多大呢?
所以,不要把孩子放到一個他無法承受的競爭環境中。
3. 選學校不如“選”家庭
當然,并不是說激烈的競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一定不好。估計,家長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練就百毒不侵的內功,環境的優點盡可能吸收,環境的缺點盡可能屏蔽。這就要求家長,盡早培養孩子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某種意義上說,家長應該更加重視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學校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么樣的,這個話題太大了。前段時間和菜頭在得到專欄寫過一篇文章《你家客廳正中是什么》,強調讀書對孩子的重要作用。我非常的認同。簡單的總結下來,也就如下幾條可以去踐行:
- 家里放個書柜,最好替換掉電視機的位置。
- 書柜上堆滿書,不光有孩子看的書,還要有大人看的書。
- 家長在家里,自己要看書,言傳不如身教。
有書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打開另一個多元的世界,會讓孩子早日練就百毒不侵的本領,自如的應對今后各種競爭環境,坦然的面對他自己的未來。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Aaron筆記本”(aaron-notebook),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