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餐飲業的兩大巨頭肯德基、麥當勞,很多人都吃過。它倆幾乎成了炸雞的代言人,開設的門店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
對于這對知名好CP,如果我們做一個比較,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結論。
一、餐飲巨頭同時戀上東方雄獅
大一去KFC門店兼職,領班帶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了解企業文化,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這一從小吃到大的餐飲品牌的中國歷史。
VCR中最先播到,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于繁華的北京前門正式開業了。影像中顯示,當時的天氣很冷,飄著雪花,但排隊的隊伍望不到邊,排上1小時才能買到1塊原味雞。
這個打著“美國肯德基家鄉雞”口號的餐飲品牌,很快在中國發現了潛在的巨大市場,一家家洋快餐餐廳如雨后春筍般在神州大地上冒出。
發覺肯德基在大洋彼岸嘗到甜頭后,麥當勞也不甘示弱,于1990年10月8日在深圳開設了其在中國的首家餐廳。
以炸雞、漢堡、薯條為主打食品的洋快餐,在20世紀末的中國還是新事物,吊起了許多人的胃口。當時一塊原味雞售價2元5角,是絕對的奢侈食品。那時,國家干部和大學教授的月工資也不過六七十元。
這對好CP在20世紀末都嘗到了中國這塊蛋糕的巨大甜份,紛紛涉足,為其打開東方市場奠定了前期基礎。
二、篤信“舍不得金子彈,打不著金鳳凰”
我們常說,要達到某一目的,有時候就得付出額外的努力,甚至于相應的代價。商業上的競爭更是如此,除了有眼光還要肯花本,要眼疾手快。
我們先來看肯德基在中國開設門店究竟有多下本。
圖中藍色標注位就是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店,紅色標注位是另一家肯德基,幾乎正對天安門。而選擇這個地方,耗費了當時肯德基遠東地區總裁王大東幾個月的時間。
美籍華人王大東長得非常肯德基,他當時簽下這個三層樓的絕佳鋪位,你知道肯德基花了多少錢嗎?
365萬,10年。
據公開記錄,1987年中國的商品房均價是408元/平米,普通干部的月收入約100元。從此處可以看出肯德基的決心,一旦看中一塊風水寶地,砸下再多成本也不可惜。
事實證明,王大東的策略非常正確,肯德基前門店開張后,房租僅為營業額的1%。
而麥當勞中國區第一家店,位于深圳羅湖區東門商業步行街,去年暑假去深圳旅行時我特意來過此地。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資料:
這家餐廳擁有500個座位,是麥當勞(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共投資4000萬港元。
開業時無數深圳人舉家前往。人們滿腹新奇,隊伍從餐廳二樓排到一樓,再繞著整個光華樓轉了一圈。餐廳第一批員工僅有400多人。實在忙不過來了,公司不得不從香港臨時調來500多名員工幫忙。
這家店租約多久沒有記錄,但是4000萬的投資金額,在當時絕對也是天文數字。巧的是,這家麥當勞的旁邊,同樣開著它的好基友肯德基的分店。
從中我們看到,肯德基、麥當勞都很有錢,肯下本,而且都非常善于選址,這對于今后開店、創業或許是不錯的啟示。
三、真正的“夫唱婦隨”,緊跟對方的足跡開店
如果仔細回想一下,我猜你肯定會發現,凡是可以吃到肯德基的地方,在它的附近會恰好(毫無意外)有家麥當勞。
這是一張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店鋪的位置分布圖。
容易理解的是,大部分店鋪都位于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西部地區寥寥無幾。接下來對肯德基、麥當勞店鋪位置進行相鄰統計。因為麥當勞的店鋪較少,所以以它為統計對象。列表一看,有趣的事出現了:
麥當勞幾乎是跟在肯德基的屁股后頭開店。有55%的麥當勞門店,其500米范圍內都有肯德基的身影。
看來,麥當勞和肯德基真的是形影不離,愛把店開在一起。這其中的原因,需要經濟學的專業知識,這里我做了簡單的理解:
麥當勞,肯德基,再加上漢堡王如果開在同一條街上的臨近位置,就會構成一個小型的餐飲商圈,給消費者的直接印象是:
“我們這里賣吃的,而且有很多家賣吃的!餓了話,快來買啊!”
此時,各家店從競爭關系變成了合作伙伴,以小商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中間客戶。即使一方客流更大,但隨著客戶總數的上升,其他店的顧客也會相應上漲,共同獲利。
延伸開來,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對手可能是最好的朋友。適當擴寬人脈,化敵為友,建立共同戰略聯盟,有時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貼近需求,入鄉隨俗
根據二者中國官網上的數據,截至2016年7月,全國有5012家KFC門店,McDonald's有2176家。
僅憑門店數量,已然發現肯德基在中國的市場表現要比麥當勞好。因為它的“入鄉隨俗”做得更加到位。
憑自己前幾年去肯德基用餐的經驗來看,餐廳經常會為年輕家庭準備趣味活動,例如餐廳經理帶著家長和孩子跳健身操,小朋友過生日時專門為ta準備生日party等等。
中國人愛吃雞,雞鴨魚肉中雞是排第一位的,雞肉類的產品更貼近中國人的口味。同時,為了滿足顧客口味需求,肯德基會頻繁更新自己的菜單。兼職的半年期間,它們家的菜單就變化過不下3次。例如當時最熱的7月,肯德基推出了“K記涼茶”。
做餐飲,贏得了消費者的口味,自然贏得了市場先機。肯德基在中國市場的不俗表現,吸引了麥當勞追隨其開店,借對方的人氣順便提升自己的魅力。
有意思的是,在美國本土上,這一現象恰恰相反,麥當勞才是真正的老大。于是肯德基開始倒追。
對比國內外,還有一個差別是,國外的麥當勞或肯德基飲料完全自助,可以續杯;其次,番茄醬包和鹽包也是自助的。在中國,目前還不可能。
五、回饋社會,熱衷公益
當這對CP都在中國賺了個盆滿缽滿后,又各自開始開展公益活動。既回饋社會,又幫助其改善在部分公眾面前被認為是“垃圾食品”的形象。
例如肯德基一直在開展“捐一元·獻愛心·送營養”募捐活動,為中國貧困山區兒童提供營養加餐。據說該活動累計募捐金額已超過1.3億元。
麥當勞也在全球發起名為“愛心童樂日”的慈善資金募集活動,旨在呼吁關注兒童的健康與福利。在汶川、玉樹地震期間,麥基金都做出了捐助。
除了美食的誘惑,消費者顯然更熱衷于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這一次,兩家餐廳又默契地想到了一塊。
眼光獨到,重視客戶需求,互相競爭的同時不忘合作共贏,同時保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這是對比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發展,我們得到的一些結論,對于今后開店、創業、做生意是不錯的小小啟示。
I Am 葉琛
夢想工作之余開一家Cafe的大三編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