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愈心理咨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
每一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不管你有多愛孩子,你也應該狠下心來,讓孩子適當地吃些苦。
慣子如殺子,你舍不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更苦,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
01
上海金山區朱涇鎮,一個長得肥胖的女孩揪著一位環衛工的頭發,路人不明真相,紛紛跑過去。
后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女孩,是環衛工的女兒。
這位母親已經離異,在上海的一家環衛公司工作,一個月也就幾千塊錢工資,勉強能夠果腹。
而這位女孩已經結婚,有了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工作。
但仍然隔三差五找母親要錢,這一次母親沒有錢,女孩居然對母親動起手來了。
視頻被傳開,人們不禁感嘆,“富養女兒,結果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這位母親一定很后悔自己對女兒出手大方,百依百順吧。
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家長都抱著這樣的心態:
我已經受了那么多苦,而且一直在窮酸的路上奔波,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經受這些苦了。
因此,他們選擇了“富養”孩子,他們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要讓孩子過得體面。
對于孩子,父母們都抱著這么一種補償心理:
家境不好是他們的問題,與孩子無關,不能讓孩子受罪,所以會盡可能給他們吃好、喝好,以此作為補償。
可是,父母這種“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觀念,會讓孩子不懂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偏激地富養孩子,很可能會走向極端,讓孩子變成愛慕虛榮、沒擔當、不懂感恩的“壞小孩”。
02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育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
所謂的貴,并不是財富的多少,而貴在父母的胸懷,貴在父母的格局,貴在父母的教育理念,更貴在父母的言傳身教。
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董明珠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吃苦的精神。
從小到大,董明珠沒有用車接送過兒子一次,一直讓他坐公交車回家。
有一天,董明珠等兒子回來吃飯,結果左等右等都不見兒子回家。
兒子到家后告訴董明珠,原來他是為了等一塊錢沒有空調的車,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
所以她的兒子從小堅強而自立,就連高考時也是一個人做準備,自己帶上常用藥以防意外。
長大后,兒子說:“媽媽能從零開始,我也可以。”
雖然母親家財萬貫,但兒子卻是月薪只有五六千塊的律師,開著一輛十萬左右的小車,住的房子也是租來的。
成長之路上,沒有捷徑,父母終將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所以真正愛孩子,絕不是把他放進蜜罐里,而是自己去體味苦盡甘來,去獨自探尋奮斗的意義和價值。
在面對風雨時,也能毫不畏懼,靜待風平雨靜,守得云開見月明。
03
有句話說得好,現在不吃苦,將來準吃苦。
孩子學會吃苦,父母舍得讓孩子吃苦,其實不管對于孩子的成長,還是父母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吃苦,其實就是你沒有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
其實,對待孩子家長千萬不能過于溺愛,適當讓他受點苦,才能讓他成長得更快。
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需要給孩子一些考驗,孩子能做的,父母絕不能替他包辦好。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能力,人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下,才能真正戰勝自己。
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在人生路上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這些挫折并不是家長用物質條件就可以彌補的。
所以,請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成長,忍著一時的心疼,才是對孩子更負責任的愛。
從小讓孩子吃苦,并從中思考苦難的意義,汲取戰勝苦難的智慧,讓孩子吃苦吃得有意義,家長晚年才不吃苦。
知愈心理咨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