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兒時的故事
? 那一年七歲,剛上小學一年級,偶爾跟同學借到一本兒童雜志,叫做《小朋友》。于是,用自己剛從學校認得的字,讀了人生自己讀懂的第一個故事。
?至今記得,那是雜志上的一篇連環畫,名叫“臘八粥”。描寫一對夫妻,勤勞能干,很會持家,家里有吃有穿,日子過得很富裕。他們生了個兒子,從小十分寵愛,什么也不讓孩子做,孩子長大后很懶惰,什么也不做。
?夫妻倆漸漸老了,看到長大的兒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也不肯做,就給兒子娶了媳婦,希望媳婦教教他。誰知媳婦也是個大懶蟲,什么也不會做,什么也不想做,兩人一起成了啃老族。
?老夫妻倆終于做不動了,臨死前把兩個孩子叫到跟前,給他們說:孩子啊,趕快學會種地吧,種地才有糧食吃,你們這么懶下去,遲早要受罪的。說完老夫妻就離開了人世。
?小夫妻不聽父母的話,還是不肯干活,整天游手好閑,吃著父母留下的糧食,讓地都荒蕪了。到了臘月,父母留下的糧食吃完了,小夫妻將所有的壇壇罐罐搜遍,只有一點雜糧和豆子,他們煮了一鍋粥,勉強充饑。那年冬天很冷,下了一場大雪。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小夫妻倆又凍又餓,臘月初八那天,死在冰冷的屋里。后來,人們為了教育孩子,每年的臘月初八就煮臘八粥,并且給孩子們講臘八粥的故事。
?一個自己讀懂的故事,令我如醍醐灌頂,那種感覺,可以用震撼靈魂來形容。讀完故事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自覺地學洗碗。從此,我家的碗沒有完整的,幾乎每一個都有缺口,是剛剛學洗碗的我磕壞的。但是,從洗碗開始,我學會了勞動。也是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勞動才能生存這個簡單的道理。
?將借來的《小朋友》還給同學后,我哭著鬧著要訂一份,它成為了我人生中屬于自己訂的第一份刊物。此后,《小朋友》陪伴我很多年,與我一起度過了蒙昧的童年時代。
?近日讀到一則微信,說是澳大利亞一些基督教學校,將風靡世界的兒童讀物“哈利波特”列為禁書,因為該書中有導向性和指導性的巫術。是否真實暫且不去討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現在的兒童讀物要么太虛幻,要么太成人化,要么太智能化,總覺得教誨做人最基本道理的不多。像五六十年代的《小朋友》一樣,圖文并茂,淺顯易懂,側重于道德倫理教育,比較傳統的兒童讀物,就更加地少了。
?《小朋友》誕生于九十多年前, 一九二二年在上海創刊時,主編是黎錦暉,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一九三九年日寇入侵,上海淪陷,被迫停刊,一九四五年在重慶復刊,陳伯吹任主編。解放后由上海兒童文學出版社出版,黃衣青、魯兵、圣野都當過主編。我讀的第一本刊物,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文革期間《小朋友》沒有逃脫厄運,和其他許多刊物一樣,被迫停刊,一九七八年才得以復刊。《小朋友》雜志的題名由宋慶齡先生手書,許培奮、戴洋藩和知名畫家樂小英等都為刊物做過編輯。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至今尚存的一家兒童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