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個學期宿舍新搬進來了一個大一的小師弟,宿舍里一如既往的喪氣好像因為新人的到來得到了稀釋,竟變得有些令人感到欣喜的活躍。
看著小師弟每天日曬雨淋的軍訓,盡管嘴上天天埋怨湛江真的是熱到爆炸沒空調,手上還過敏了長了好多紅點天天回來擦藥,盡管方隊里也有不盡人意的隊友,也會有回到宿舍覺得生氣到變形的時候。
但是,軍訓完了參加閱兵了,他們方隊代表學院拿獎拿到手軟的時候,還是會很開心的回來和我們說“我們院今天最威風哈哈哈哈”,他笑的像個兩百斤的胖子
仿佛看到了大一的自己,除了…我笑起來只有一百多斤。
經過和小師弟相處的短短十幾天,我有時候會無意識的回想起大學這四年自己是怎么過的,他剛剛才從緊張刺激的高考中解放出來,大學里的一切對于他來說都應該是新鮮的,未知的。整個狀態我只能想到兩個字來形容——熱血。我大膽的猜測一下,其實是不是很多人大一的時候都是在這種狀態下度過的。
二.
大一。
至少我自己,我覺得倒回去看大一的自己,可以說是非常的熱血了。
剛開學的時候,就已經在努力描繪大學四年的美好藍圖,至少要做班長,進個自己喜歡的社團或者部門,在里面發光發熱,然后留任做個部長,好好談一場戀愛,最好還要拿個獎學金,不能給自己留下什么遺憾然后就這樣一路走到畢業。
然后,第一次競選落敗,沒當成班干部。
參加了好幾個部門的面試,很努力的想要表現自己,甚至也為了完成一份策劃書熬夜熬到凌晨三四點,終面的回答在宿舍練了又練,最后也沒有能進一個部門。
有喜歡的女生,但是也沒有能談戀愛。
上了大學才發現很多大學老師講課原來是對著PPT讀的,明明高中的老師講課都各有特色,引經據典,突然就失去了興趣,開始時不時逃課,然后等考試月開始預習,背好老師劃的重點和師兄師姐給的資料,就可以毫無懸念的不掛科。
我的大學生活,和我想象的大學生活,相去甚遠。
三.
大二。
有了大一的經驗,那股熱血的勁頭沒有了,反而覺得可以靜下心來做些事情。
以前逃課多了,覺得也就那么回事,在宿舍無非就是打游戲睡覺,也不見得很開心,現在反而能坐著聽老師講課了,偶爾還會做做筆記。雖然還沒想好以后想要做什么職業,也不太知道這個專業其實真正能做些什么,但是聽師兄師姐說有些證書,有比沒有好,
所以我也開始學大家一樣靜靜地去圖書館復習,也終于把證書考了回來。
看到在部門里的朋友們都是用愛發電,各種事情堆積如山,有時候趕工作到深夜只能忍困不眠,好不容易約出來吃個飯,連眼神都是灰暗的,有些社團甚至只是個空殼。這時候我也當上了團支書,雖然瑣事很多,但是我不用為了留任而對師兄師姐嬉皮笑臉,只需要踏踏實實干事情,心里也多了一份舒坦。因為很喜歡打球,又順利加入了球隊,是個很溫暖的大家庭,大家一起努力訓練,拼勁全力比賽的樣子,很難忘。
也順利談了一場戀愛,雖然結果有點不盡人意,但是留下來的只有開心的過程。
最后雖然也沒拿到獎學金,但是意外的考的還算不錯,看來還可以再多努力一下。
少了很多波瀾,但是多了幾分踏實。
四.
大三。
再次聽朋友說要努力學習的時候,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和他說了句加油。不知道他今年是不是像上年那么“努力”呢,但愿不是。大四的師兄師姐,班助也陸陸續續要畢業了,畢業這個詞開始頻繁的在我耳邊響起,我也去參加了他們的畢業跟拍,去看他們答辯,班助臨走前還趕上了最后一天和他喝了幾杯。
他問我準備大四了對于畢業之后有沒有什么打算,我說大概有一些規劃,但是感覺還是有些灰暗。師兄有些猶豫,然后他跟我說“再多努力一點吧”。
身邊開始有計劃考研和考公的同學朋友了,看著他們仿佛又回到了高三的生活,日復一日的宿舍—飯堂—圖書館三點一線的生活,我思索良久,最后還是決定去找實習。
以前只是為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零零碎碎的做過一些兼職,突然要找實習了有些不習慣,幸好最后也順利找到了,雖然不是特別喜歡的工作,但是也不是特別討厭,好歹,也能學到專業課學不到的東西,老板和同事也挺好,沒有特別感受到大人常常說的那種職場的灰暗,暑假也算是過得有滋有味。
五.
大四。
秋招應該是每年這個時候的熱詞了,你以為秋招才剛剛開始,其實它已經快要結束了。
再次回到學校,大家的話題好像都是實習,校招和offer,還沒拿到offer的同學,也并不甘心就這樣認輸,一個星期跑好幾場宣講會,已經拿到offer的,心里也不踏實,還是想多找找說不定會有驚喜呢。
我也不例外,開始向我喜歡的公司投簡歷,有一部分得到了反饋并且可以更進一步,但更多的,是石沉大海。
國慶回到家和親戚們聚餐,大家開始打聽我的近況,我還是笑著說“我最近挺好的,不用擔心”。
他們叫我要不就趁還沒畢業考個教師證吧?留在家這邊做個老師挺好的。我只能很無奈的點點頭說好啊我考慮一下。
最后。
我想給大家講個故事。說是有個小女孩,她從小時候開始就沒有在某個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小學的時候,成績一般般,運動一般般,當媽的就很緊張,給她報補習班,希望能把她的成績提上來。
初中的時候又報了很多興趣班,希望她成績不算出眾也可以有一樣特長大放異彩。但是到最后,無論怎么輔導補習,她就這樣,一直在中游徘徊,直到最后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
有一次她媽問她,為什么你從小到大都沒有什么積極性想要自己變得比別人厲害?
她說,其實我在很久之前就發現自己是真的沒有那種天賦,我很努力,但是我清楚自己能達到什么高度,我能坦然的接受這樣的結果,能被歷史記住的人鳳毛麟角,
英雄也需要有人為他鼓掌,那我為什么不可以是圍觀英雄,為英雄鼓掌的人呢?
我小時候也想過長大之后到底是上清華還是北大呢,真怕他們搶著要我的這種錯覺,讀書的前十二年也似乎感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大一的時候有點熱血過頭了。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的大學生活就和大多數人一樣,也沒有什么特別亮眼的地方。
但是我想說的是,能夠勇敢的承認自己的普通,才是開始努力的前提吧。
我記得我們第一次夜談的時候舍友小師弟問了我一個問題,大學爽不爽。
我想我會這么來回答,爽,也不爽,但這就是大學。
成功的其實永遠都只是極少數人,而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有所收獲,過得平凡而快樂,為什么那個平凡的不可以是我?
在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傳遞的速度太快信息量太爆炸,成功的案例傳播的太廣以至于給人一種我上我也行的錯覺,可能確實很勵志,但是最后我所看到的是一時的熱血并不能讓我變得更出彩。
用句俗點的話來說就是,能不能做人生贏家自己心里還沒點B數嗎?
所以,完全可以不用一上來就給自己一個完美的設定,拿獎學金談戀愛做部門大佬什么的。
大學有的是試錯的機會,可以嘗試鼓起勇氣去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后為之努力,成為那個平凡中帶點不平凡的人。
盡管最后可能你也沒有逃過命運的慣性,變成和我差不多的平凡大學生,但是你已經有值得珍藏的回憶,留下了將來和孩子說起來也會開懷大笑的故事啊。
等待,并心懷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