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為了寫作文,我看了好多名言警句,但現在多半都已經忘掉了,唯獨泰戈爾的一句詩記憶依舊深刻: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看這本《鐘振振講詞》的時候,我又想起了這句詩。用它來形容那些留名千古的詞人再準確不過了。雖然在浩瀚詞海中,也不乏有得意高興之作。但更主流的,更能引人共鳴的,無疑是那些在失落傷心時寫下的詞。
羈旅漂泊,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灞陵傷別,同心離居……這些主題被一次次提起,被一次次書寫,繼而一次次打動我們的心,這種感動是可以跨越歷史長河,穿越時間大海的。因此千百年之后,我們依舊能為那些詞而感動甚至落淚。
同時,即便時移世易,但有些心情,有些遭遇是不曾變的,一句千年前寫下的詞,或許可以戳中千年后的我們。我們居然能和古人產生共鳴,讀到這樣的詞,心情想必會非常奇妙,即便難過,心里也總還是會泛起一些亮色的吧。
關于詞的賞析之作多如牛毛,其中不乏經典的解讀與詮釋。《鐘振振講詞》未必能在解析層面勝過其他。我之前也曾看過不少解讀詩詞類的書。
如果要選一本最令我滿意的書的話,那我肯定首推蒙曼老師的唐詩三部曲,無論是選擇的詩還是對詩的解析,都非常妙。
這本《鐘振振講詞》的解析并沒有太吸引我,不過它卻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那就是拓寬了普通讀者對于詞的理解。
在提起詞的時候,我們多數人往往會加一個“宋”字,說成宋詞。平時我們見到的詞大多也都是宋詞,而且詞的發展確實在宋朝達到了巔峰。
但這并不意味著詞起源于宋,只盛行于宋。事實上詞的發展歷史遠不是兩宋可以概括的,甚至其他朝代的詞也不乏有匹敵宋詞的精妙之作。
鐘振振教授在這本書里詳細而又精煉地盤點了詞的發展史,打破了許多人對于詞的狹窄認知。
詞最初起源于隋,但當時的詞并沒有留存下來。在唐朝,我們熟悉的一些大詩人也曾留下過一些詞,雖然為數不多,但質量并不差。比如李白的《憶秦娥》,白居易的《江南好》。
但真正以詞出名,最早的應該是晚唐時的溫庭筠,他雖然也作詩,但更以詞出名,同時他也是花間派的鼻祖,影響力延續到了宋朝。
唐朝結束之后,五代時期,南唐后主李煜進一步拓寬了詞的境界,并因此被譽為“千古詞帝”。
從進入宋朝之后,詞就開始了飛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詞人無論是才華還是數量都是其他時期無法相比的,正因如此,宋詞才成了兩宋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形式。
提到宋詞,估計每個人都能隨口來幾句,上學的時候我們就學過不少宋詞。但《鐘振振講詞》刻意避開了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選擇了一些不那么出名,但卻很妙的詞進行賞析。
因此這本詞集里面沒有提到蘇軾這位大詞人,就連另一位大詞人辛棄疾,入選的詞也都是一些比較小眾的類型。
在宋朝結束之后,詞的發展似乎遭遇了瓶頸,接下來的元朝并不推崇漢文化,詞這一文學形式也受到了冷落。可即便如此,元代也依舊出現了不少經典的詞,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元好問就創作出了不少的名篇。
書里面不僅提到了元代的詞,甚至還提到了金朝、明朝的詞,這對于普通人來說也很小眾,因此這本書能讓我們開開眼界。
明朝過去之后,接下來的清朝又讓詞迎來了一次繁華,清代的詞人也在歷史上留下了眾多經典名篇,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納蘭容若了,盛名不輸一些宋代詞人。除了納蘭容若之外,其他諸如張惠言、黃仲則這些詞人也慢慢被讀者發現,他們的詞開始從歷史的灰堆中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