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穩心山人
生活嘛,總是在你最失意的時候,毫不留情地給你再加上一記暴擊,把你狠狠地拍進萬丈深淵,然后在你還在萬丈深淵里的時候,更不留情地給你送上一記暴擊。這是我在過去幾個月里,得出的一個非常慘痛的經驗教訓——生活并不會因為你失意就善待你。《老子》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但,事實上,根據馬太效應和二八定律,這可能只是老子一個非常美好的想象。凜冬來臨之時,只有強者可以存活,弱者注定被埋葬在白茫茫之中,成為強者過冬的口糧。
之前在看《四重奏》和《布萊克書店》的時候,我也有想過,這輩子就這樣放棄了吧,做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也沒有什么不好,不是有首歌這么唱的嘛:
“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對于目前這種狀態,我有想過放棄,畢竟這樣落魄,實在太難受了。是的,我已經站在了抑郁的邊緣,感覺自己跟周圍的一切,隔著厚厚的一堵墻,墻上是各種各樣的面孔,有著各種各樣的表情。和很多抑郁癥患者一樣,我知道,事實上,這堵墻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就這樣,把頭埋在膝蓋里,坐在墻里,捂著耳朵,不想去接觸周圍的一切事物。有時候,我也感覺自己駕駛著一架螺旋槳飛機,沿著羅盤指向的方向,在孤獨的夜空中穿行。
“你就盡力吧,不行就回來。”父母在微信上這樣對我說。
“你這樣放棄,真的甘心嗎?”深夜躺在床上的時候,盯著頭頂的天花板,我問了自己這么一句。
想了想,我又問了自己兩個問題:
“你真的撐不下去了嗎?”
“你真的有你想的那么努力嗎?”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否”,只要還能起床吃飯健身睡覺,我就算可以繼續撐下去。
對于第二個問題,一時間,我竟找不到答案。
今天實在無心向學,便在網上看了《不求上進的玉子》,突然覺得,玉子的狀態,和最近的我極其相似,都將人生過得有些胡里胡涂。看著玉子在電影里面裹著棉被窩在那里看著漫畫,偶爾伸出手來,拿起一瓣橘子放進嘴里,重復著看漫畫、吃飯、睡覺的機械性活動,我的手也停在了鍵盤上,看著面前幾乎空白的文檔,什么也沒做。然后,就這樣,放任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過去。
通常,我浪費時間的模式是這樣的:
早上睜開眼睛,又是全新的一天,今天要努力讀完這篇論文/做完這個作業哦!
啊,時間還早,不如刷下手機,打兩盤陰陽師。
一轉眼就中午了,是時候該去吃飯了。
把雞腿肉和土豆填進空虛的五臟廟里,頓時元氣滿滿,再喝上一杯咖啡,是時候開始好好學習了,總不能讓一天就這么虛度。
哎,好像有點困,不如打個盹,結果,一覺醒來,已經下午三點了。
不怕,還有三個小時,還可以學很多東西,我總是這樣安慰自己。
事實證明,我剛打開論文,看了一下,腦子便變成了一團漿糊,便拿起手機,給老媽發了條微信,在里面附上幾個“可憐”的表情:
“老媽,論文讀不懂……”
我媽通常會回這么一句:
“讀不懂就放松一下……”
得到我媽的金牌令箭,我便順理成章地拿起Kindle,打開漫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漫畫對于時間的消磨是非常驚人的,一轉眼,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
唉唉唉,對于自己的浪費時間唉聲嘆氣了一會,我又跑去做飯了,畢竟,吃飯是人生的頭等大事。畢竟我的女神松隆子飾演的卷曾在《四重奏》里說過:
“會邊哭邊吃飯的人,能夠活下去。”
就這樣,一天過去了。
也不是沒想過要努力,可每當立下雄心壯志,轉眼間就消失無蹤了,我也很無奈。就這樣,看著期望和現實之間越來越大的落差,我也一天天失落低沉下去。所以,落魄成這樣,完全是我咎由自取。
“再努力一點點……”有一個聲音在我心底響起,我想起來,這是泰國一個廣告里,媽媽經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
我和短片里的兒子一樣,也是一個運動神經并不發達的人,上帝在關閉我一扇門的時候,連一扇窗都沒有給我開過,讓我在人海里平凡地過了很多年,從未出彩過。
“教練說你進步很大,原來頭都頂不到球,現在都可以碰到一點點了……”
很小很小的時候,那年正是暑假,為了安放我們無處發泄的精力,所里的家長把我們這群小屁孩送到一個籃球專業的學生那里進行籃球培訓。在那個籃球班里,我可以說是天賦最差的一個人,每次做游戲都被罰得很慘的那種。
可是那時候的我并不想認輸啊,于是,每次訓練的時候,我都在琢磨隊友和老師的動作,并笨拙地模仿著,雖然模仿出來的動作挺糟糕的。
“再努力一點點,努力超越你前面的那個人……”
是的,如果我望著很遠很遠的那座山峰努力,會怎樣也爬不到,在這樣漫長的努力中,人是很容易失去信心的,然后就放棄了。
那既然要努力一點點,那就先從基礎的三步上籃開始好了。像短片里的孩子一樣,我在訓練以后,會一個人抱著對我來說有點重的籃球,把一個水瓶放在三秒區里的一個點,然后自己在心里默默數著步數,一步,兩步,三步,起跳,雖然最后要不是起跳早了,球脫手來了個三不沾,要不然就是起跳晚了,直接到了籃筐底下,沒有了出手的時機,更多的時候,其實是走步。
“今天還是沒有練成左手上籃啊……”看著面前的籃筐,我有些垂頭喪氣,一如短片里頂不到球,踢不倒罐子的小孩一樣。
“慢慢來……”那時候爸媽這樣跟我說,“比別人多花一點時間,要相信你可以做到。”
“不過做事也要講方法……”我爸還補充了一句。
我想了想,左手上籃,不成功,原因可能在于我左手力量不足,也可能在于球感不夠。于是乎,我在練習運球的時候,都用左手練習,每次跑圈的時候都感覺自己像只笨拙的鴨子一樣,一晃一晃地前進,時不時還要像只兔子一樣,追回自己飛出去的籃球。
“再努力一點點……”廣告的最后,小孩頭球絕殺,扳平了比分。這聽起來很雞湯,很勵志,但是,這其實是他練習水到渠成的結果。每天努力一點一點,所以他跳得越來越高,腳法越來越好。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古人誠不我欺。
在籃球班的最后一個下午,那個下午,老師對我說:
“試著來一個左手上籃吧。”
我看了看面前的籃筐,運球,加速,起跳,上籃,球以一道漂亮的弧線,砸在了籃板上,打板,入網……
從回憶里抽身出來,看了看面前極其難啃的論文,還記得當初我是怎樣學習三步上籃的嗎?就這樣,把面前的論文按照寫作的邏輯分解成一塊,一塊,每天比之前更努力一點去解讀這些繁雜的文字,一點一點地進步,等待花開,等待那種迷茫自然消失,也許是我現在最好的選擇。
“再努力一點點,從今天開始,比昨天做多一點事情……”我打開了印象筆記,在里面的微清單里,敲下了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