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居住在山谷盆地型的城市,偶爾河邊玩水,少見江。童年時代做夢,看水天相接,遍地汪洋,并非浩瀚壯觀,只道是恐懼,以至日后面對遼闊水面,心生寒意。
初見海 2015.05 ~ 2015.07
因公出差,始時遙目相看,后沙灘拾貝,近踏浪花。朝夕相對,潮起潮落,波濤洶涌,習以為常,內心淡然。
再見海 2015.11.14
仁愛助學---陽江海陵之行,忙于辦事,匆匆而過。
三見海 2016.11.13~14
公司集體旅游,13日中午,紅樹林就餐,飯后海上棧道散步,觀光。隨后在車上午休,前往島西邊的漁場,傍晚時分,揚帆出海,漁船沖浪,浪花飛濺眼前,顛簸于茫茫南海,略感暈意,滿載而歸。
熱鬧的是他們
晚上10點左右,一些同事建議到外面玩玩,例如:通宵打臺球、逛夜市、唱K等。我當時心里有著一個黎明---海上日出。另外,我覺得,這些娛樂活動在我們平時生活的地方隨時、隨處可玩。此時,我們是在海島上的,玩一些有海邊特色的活動是不是更有趣呢?于是,我沒有跟同事們去玩。回到酒店后,查了明早的日出時間,然后跟同事交待了明早我會早起外出,到海邊走一走,會在8點前回到酒店的。接著,我便早早洗澡、聽著海濤聲入眠了。
*早起,獨自出門 *
以下文字當時用手機即興所錄(不習慣手機寫文章,為減少打字量,故短語概括。為了保留當時的即興心情,這里不再用詳細文字重新復述了,都是大白話,應不難理解
丙申初冬,十月既望,寅卯時辰,仿若神靈,悄悄呼喚,自然而醒,輒而動身,洗刷換穿,悄然獨出,稍稍熱身,輕快起步,耳畔海濤,緩緩海風,涉足沙灘,憂沙足內,折返而出,緩步前進,山坡映目,尋路緩上,遇一亭臺,大門緊閉,回退數步,躊躇不前,左右環顧,似無去路,忽見光芒,朝海山邊,若有小徑,輒復前行,穿過狹路,置身石堆,石面潔凈,仿若插洗,沒土沒植,橫斜凹凸,放緩腳步,側身攀援,貼石而上,眼前一亮,半山之間,菩薩顯現,抹眼細看,原是石像,媽祖菩薩,不知是誰,矗立期間,心生敬意,默念數語,合十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繼續前行,過一彎道,遙目遠處,仿如斷崖,向海望去,頓生寒意,煙波浩渺,不見朝陽,收目腳下,怪石嶙峋,山腳石叢,涌濤擊岸,水花飛濺,四周張望,不見人影,回看來路,崎嶇不平,高低交錯,無知無畏。
已過百米,前路不通,退路難下,恐思襲來,閑意全無,腿欲顫抖,調適呼吸,就地而坐,前后思量,憂跌深海,懼無人知,無人救,前行或退,幾無主見,查看手機,雖能定位,導航無圖,往事幕幕,浮現腦海,親友叮囑,事故案例,生前身后,皆有所思,終有決定,安全為重,避險不前,回頭是岸,細尋回路。
以下圖片攝于海陵島好望角
回行數步,按石而行,謹慎而下,浪聲間隙,異常寂靜,忽聞人語,側身西望,見兩行人,心頭之石,隨之落下,彼此走近,狹路相逢,吾道早安,輕問來意,原是釣者,再問路況,前輩微笑,淡定指引,前非絕路,尋階而上,過一山脊,可見小橋,繼續前行,便到銀灘,話畢,轉身尋坐,釣從袋出,拉桿引線,懸鉤入海,面臨大海,靜坐觀景,縱浪大化,不懼不憂
吾見此狀,由衷佩服,憂心轉喜,已無退意,定要到山,辰時已到,遙目遠方,朝陽欲出,萬丈光輝,破云而射,山腳海邊,忽聞呼聲,轉眼望去,漁船出海,飛馳沖浪,奔日而去,吾亦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