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不用趕路,所以睡到自然醒才起床早餐,然后精神飽滿地向烏魯木齊出發
天氣不錯,路況不錯,心情更不錯
看時間充裕,就臨時決定二進吐魯番,來個“補漏”之旅
第一站是距離托克遜50公里處的吐魯番郡王府,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其主人額敏和卓是吐魯番維吾爾族的領袖,協助清政府擊敗準噶爾叛軍、大小和卓叛亂,被乾隆皇帝封為‘吐魯番郡王’并世襲罔替
王府院內,前后宮殿共有大小房間數十間,天棚、拱廊、欄桿和檐口用典型的維族工藝雕刻,配以石膏花飾,極具民族風味
郡王府是額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務的地方
郡王府在1933年被盛世才的軍隊放火燒毀,現在的王府是根據史料記載,按從前的建筑風格、布局等復建的
與郡王府一墻之隔的蘇公塔,俗稱“額敏塔”,是額敏和卓為“報答天恩”而建
從大門外遠遠地就能望見這一錐狀如瓷瓶的巨大建筑物,巍峨聳立著
它是一座造型新穎的塔形伊斯蘭教建筑,是新疆境內現存的最大古塔,全部用青灰色的磚建成
在塔下過道內有乾隆年間的石碑,刻有阿漢兩種文字,大致內容為報恩乾隆皇帝
塔下的清真寺目前仍在使用,它有可容千人以上的禮拜大廳,眾多的壁龕,幽暗的布道小室,處處充滿濃烈的宗教生活氣息
這里沒有太多可以觀賞的地方,我們簡單轉了一圈就走進郡王府后門的葡萄園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我又來了!
只有在這里,你才能體會到碩果累累掛枝頭的感覺,加上自己采摘時的樂趣,葡萄還沒吃到嘴里人已陶醉了
有的葡萄,在樹上就已經被曬成了葡萄干
起初摘的幾串都是小粒葡萄,我一直在叨叨是不是大的都被人摘光了,最后終于找到大顆粒的,俺開心極了,急忙剪了兩串下來
后來葡萄園主人告訴我們,其實這是兩個品種,小的更好吃,是吐魯番著名的無核白葡萄,肉質脆含糖量也高,又漲知識啦啊
然后,一路吃著自己親手摘的葡萄,來到了距離郡王府40多公里處的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是新疆最大的古城遺址,它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9世紀后成為高昌回鶻王國的首都
故城略呈方形,全部用夯工筑成,位于火焰山旁,由于氣候干燥,被大自然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
城垣大部分殘存,這里無論從規模還是保存的完好程度都遠勝交河故城,交河故城為西域36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聽人說“不到交河不算來過吐魯番”,所以上次俺就舍棄了高昌只去了交河故城
幸虧有這次的“補漏”,才有機會領略高昌故城的壯觀
東南角的寺院,尚存一座多邊形的塔和一個禮拜窟,是城內唯一保存壁畫較好的地方
內城中的這座高臺,上面有一座殘存下來的建筑物,高15米,俗稱“可汗堡”,據推測可能是北涼時期的佛寺遺址
我跟先生在相互拍照,水平如何一目了然啊
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約一萬平方米,由大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僧房等組成
據說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經,曾到高昌國講經一月余,就在此寺內
回望這一片荒蕪之地,誰又能想象,千年以前這里大街小巷、人群熙攘,是曾經何等熱鬧繁華的一個王國啊!這是歷史的遺跡,也是吐魯番千年滄桑的見證
離開高昌故城 ,去往此行的最后一個景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距離千佛洞一公里左右的金色火焰山大峽谷里,兩側山巒起伏,一側赤褐,一側土黃,有的似長城遺跡,有的像人工雕琢
紅褐色的山體在陽光照射下,如火山烈焰般
色彩分明的山體巖貌清晰可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著實令人驚嘆啊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火焰山木頭溝西岸的懸崖上。鑿有洞窟83個,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是吐魯番石窟中現存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它曾經是高昌回鶻國的王家寺院
進入景區沿著入口的彎曲小路拾級而下,千佛洞即呈現在眼前
某人突然來了一句“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還別說,真有延安窯洞的感覺啊
這里對游人開放的石窟只有幾個,而且不讓拍照,走進洞窟,雖然看不到當年的高大殿堂,但從殘存的洞窟和壁畫,仍能讓人體味到當年的暮鼓晨鐘……
至此,徹底完成了吐魯番的“補漏”之旅
迎著美麗的夕陽,走在返回烏魯木齊的京新高速上
老地方入住老地方用餐
整整13天7000多公里的行程,滿眼的風沙、周身的勞頓、一路的美食,異域的風情……南疆環線游完美結束!再見了,大美新疆!也許,我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