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與他人交流時有太多的無效溝通,總是急于表達自己,而沒有認真傾聽他人。當全身心的認真傾聽他人時,你就會更明確對方的感受與需求,此時才能更好的理解對方,給出合理并建議。
對待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我們習慣了家長權威做法,孩子的解釋一概不聽不問,只是讓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最后弄得孩子對大人不信任,越來越叛逆,而我們又反過來把責任全推給了孩子。“遇到了熊孩子”是我們掩飾自己教育無能的借口。
當發現孩子犯錯誤,先不要著急批評,當孩子犯錯誤的那一刻,其實他們內心是有驚懼的,如果父母馬上過來批評他,不僅不會讓孩子犯錯的行為減少,反而會增加錯誤發生的機率,因此,切忌上來就批評,而是傾聽孩子的原始想法,搞清楚孩子的做事動機,并應當冷靜地問孩子8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發生什么事情了?”
先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當家長已經知道事情原因時,不必隱瞞,直接闡述事實。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里受到的沖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他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么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什么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頭腦風暴,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惡心的、幼稚的……頭腦風暴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不著邊際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么,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怎樣?”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后果會是什么?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避免說教,避免說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么決定,然后又告訴他不可以這么決定。這樣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來表示支持。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等到事情過去之后,問他最后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如此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太操心。
如果我們和孩子的情緒都特別激動,那可以選擇暫時先停一停,不要著急進行溝通,可以主動走開,直到情緒有一些緩和了,再重新過來跟孩子進行溝通。
看似不起眼的八個問題,確有神奇的作用,它們會讓孩子和家長客觀了解事實真相,使孩子在處理問題時,學會顧及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并找出可行的方法,預測設想方法帶來的后果,并選擇最佳方案。從而一步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試這些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吧,對自己和他人的愛,使我們擁有內心的安寧與幸福,去擁抱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