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講故事,也不喜歡講故事,我就是故事里的那只笨笨熊,超級樹懶。
昕很小的時候,我買了小巫的一本書,名字不記得了,大概意思是做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里面有很多小巫編的故事,她教你如何編故事,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講故事。
我也曾跟昕讀過,斷斷續續的就停了。后來在書架上每次看到這本書,心里都充滿歉意和懊悔——沒有好好利用好這本書,也沒有利用好寶貴的童年時光,學會編故事講給孩子聽。
后來昕認字了,就跟他買童話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迪斯尼的童話故事,每晚聽著故事入睡。我希望他喜歡童話,喜歡故事。
我似乎忘記了一件事,培養他講故事的能力。
這應該是語言表達能力最初的雛形吧。
直到現在,我的表達能力一直很欠缺——學聲音的時候一直想努力提高口語表達,尤其羨慕那些張嘴就來出口成章口吐蓮花的人,佩服得直嘆氣,自己這張嘴太笨了。
后來付費課程盛行,買了不少關于語言口才方面的課程,也都半途而廢。現在想想,一個是有難度,壓力太大就退縮了;一個就是拖延,動力不夠。演講是需要技巧的,而技巧性的東西是需要學以致用,需要勤學苦練才有效果的。
而我一直踟躕不前,就是對技巧性的東西有種本能的反感和排斥,即便被動地去觸碰了解,還是因為內心里的不接受,一直若即若離,也不可能學會。
最近讀了一些工具書,明白了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這是后天需要學習的東西,它和天賦才華是息息相關的,為什么說天才是百分之多少勤奮努力的汗水,加上百分之幾的天賦形成的——要努力學習的那部分,正是天賦所需要的技巧,它需要大量的刻意練習日積月累,需要和技巧融合去完成,完美契合去達到的一種極致體驗。
那些純粹的天才,他們綻放天賦才華的時間總是太短暫,如驚鴻一瞥,如煙花綻放夜空,極盡美艷,極盡璀璨。前幾天在電影里看到的法國天才詩人蘭波,十三歲寫詩給拿破侖的兒子,從十六歲寫到十九歲,那是他才華橫溢最閃耀的時光,然后封筆不再寫詩。
我曾經一直以為天賦才華是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不需要下太大功夫,到一定時間它自然就會釋放出來,它自然天成,不需要人為的精雕細琢。
現在發現這個想法好幼稚,再自然天成它也是一塊璞玉啊,不經過精心研磨,精雕細琢,它怎么能成為一件大器,怎么為人所知,讓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曾經看李宗盛的那個做鞋做吉他的廣告,特別有感觸。他說得特別好:手藝活兒是需要時間慢慢等,需要下功夫慢慢磨的。
現在才真正明白其中的真言。
講故事也是手藝活兒,需要穿針引線細細縫制,需要字斟句酌細細打磨。
最近對技巧的認知和關注還是很有收獲的,發自內心的覺察到它的重要性,把技巧融入練習,日復一日,“無他,唯手熟爾。”
我很少講故事,不是不喜歡,笨笨熊都在跟寶寶講故事了。
可是我還從來沒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