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松子死前在墻上寫下的最后的話。
一個人的心要傷到何種程度才能發(fā)出這樣感慨啊。對松子的一生,我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松子的悲催人生是從她撒的一個謊開始的,然后為了掩蓋謊言而不得不說更多的謊,做更多荒謬的選擇。她掩飾、撒謊、拼死拼活地取悅他人,而不是勇敢地說出事情的真相。人生有時候就是連鎖反應(yīng),一步錯,步步錯。
一開始,我唏噓松子坎坷不平的命運(yùn),覺得她活得太卑微太壓抑太沒有自我。也許是家庭背景的原因,她從小就小心翼翼的,想要討父親的歡心,羨慕父親對體弱多病的妹妹毫不吝嗇的愛。
從小就極度缺愛造就了她卑微到塵埃里的性格,對待別人總是帶著一種歉意,對待自己卻從不懂的如何愛惜,別人的一丁點真誠或愛意就能打動松子,甚至使她內(nèi)心澎湃,迫不及待的去接受,生怕辜負(fù)了別人對她的好意,可別人又是怎么對待她的呢?
松子的一生,是付出愛的一生。她好像始終都是為了別人而活,而她本人,也認(rèn)為一定要有一個值得為了他而活下去的別人而活,殊不知賠了自己。松子是那么孤獨(dú),孤獨(dú)到可以隨便找一個人在一起,只要不是孤身一人她就愿意。多悲哀啊,她活得是有多盲目。
松子的愛堅定而又卑微,她對愛情奮不顧身,如此深情的女子為何屢屢遇見渣男?她為什么會愛上這些男人呢?因為她缺愛吧,她不能“辜負(fù)”別人對她的“愛慕”,她總是把一點小小的光芒無限放大,這也正是松子可憐之處……
松子活得太純粹,太單純,她以為愛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可上帝終究也沒有對她施以一絲憐憫,她熱烈的付出,并沒有得到好的回應(yīng)……
書的最后,松子說道:
田所,為什么你想要非禮我?為什么你要把我趕出學(xué)校?
佐伯,為什么你不保護(hù)我?
徹也,為什么你不帶走我?
岡野,為什么你要玩弄我?
赤木,為什么你不明白地對我求愛?
綾乃姐,為什么你不幸福?
小野寺,為什么你要背叛我?
島津,為什么你不等我?
阿惠,為什么你要放棄我?
阿洋,為什么你要丟下我離去?
爸媽,為什么你們不愛我?
紀(jì)夫,為什么你不原諒我?
久美,為什么你說死就死?
我變成這樣都是你們害的!
松子的精神終于崩潰了,五十三歲的她終于不再尋找依靠的人,帶著自己傷痕累累的那顆心,與外界相隔了。
松子的一生算什么呢?好似一場飛蛾撲火的表演,連觀眾都沒有一個。松子的侄子最后問爸爸,松子姑姑是孤獨(dú)死的嗎?孤獨(dú)而死,多么凄涼又富有深意的說詞,松子又何嘗不是對愛絕望之后,被社會孤立的可憐人?
松子最打動我的,其實是她遭受挫折之后仍然有“一切都會好的”的心態(tài),以及被這世界傷害之后仍然相信愛與希望并重新開始的勇氣。雖然松子的的人生是凄涼的,可是她最開始的時候又何嘗沒有努力追尋過呢?
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背叛、拋棄、灰暗,以及一切打擊和傷害過后,松子仍然努力堅守內(nèi)心的溫暖與希望,仍然沒有放棄對愛的渴望,她一次次從黑暗中爬起來,戰(zhàn)勝那個微弱的自己,再一次向這冰冷的世界獻(xiàn)出自己滾燙的內(nèi)心……可惜松子唯一一次下定決心真正為自己崛起的時候,戛然而止,像是一個玩笑。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在草地上,五十三歲臟兮兮的她,終于再一次決定重新來過時,被人活活打死了……
讀到此處,甚是悲傷,大概是哀嘆松子悲慘的人生,或者是同情松子不被愛的一生……其實,我也是沒有資格來同情或悲憫松子的。只是感慨。
她侄子說的那段話其實是對松子的總結(jié)。她一直到最后,都那么笨拙、那么不幸,可是侄子卻說她是上帝。“我對上帝一無所知,也沒有想過,但是,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上帝存在的話,像姑姑一樣,對人歡笑,給人打氣,愛別人,自己卻總是傷痕累累,那么孤獨(dú),完全不擅打扮,傻到透頂。如果上帝就像姑姑那樣,那我倒愿意,信仰她。”